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范文(18篇)

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范文(18篇)

时间:2024-01-11 18:52:09 作者:QJ墨客

范文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捷径,通过模仿和学习范文,我们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这些作文范本是在思想深度和思维方式上具有一定特点的,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的论文

进入高三,开始一轮复习。前三个单元,全高中阶段的最难,学生学的最差的部分。每一节课像上新课一样重新给他们讲解基础知识?每一道习题都唾沫横飞的给他们仔细的分析?精力不允许,时间也不允许,况且学生只听不练,只听不说,恐怕思路难以清晰,思路不清楚表诉问题的时候就很难表诉清楚。所以准备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讲评,以锻炼他们。尤其是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两章内容。再者他们毕竟已经高三,原来基础再差,毕竟还有一定基础,应该不会象高一学生一样,没有任何思路的。经过几次试验,边上课边观察边改正,。让学生自己讨论讲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课之前,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讨论讲评本来针对性就很强了,要么习题,要么考题,弄清楚每一道习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当然是主要目的。但此处的目的还不仅仅如此。平时老师讲解学生听课为主的模式,学生太习惯了,什么事情一旦习惯,真的很难改,行动上难改,观念上更难改。记得第一次让学生讨论,多数学生学生们嘻嘻哈哈,坐的东倒西歪;第一次让学生上台讲解习题,台上的学生紧张,讲不明白,台下的学生不耐烦,甚至个别学生吆喝,老师讲吧,让老师讲,老师责任不就是讲课么!看到那样的情景,分析思考原因以后我第二次上课,提了以下三点建议:

1.讨论之前,我们得加个仪式,同一个小组的,彼此要互相握握手,表明彼此愿意和对方协作并且乐意接受对方的帮助和帮助对方。

2.坐姿要端正,彼此都要正对坐好,不能侧着身子,更不能扭着身子,让别人看自己的后背。姿势很多时候代表着你的态度,表明你对对方的尊重程度。

3.讨论时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害怕浪费自己的时间而单打独斗,等到自己不会时才去找别人帮忙。别人不会时,你说出自己的意见,对自己来说,表达上肯定要进步,思路会由于表达而更清楚;多人都会,个别不懂的,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思路不同,可以使自己的思路更开阔;自己不会时,由于你帮助别人在前,你也可以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啊!

记得我刚说完,学生们都嘻嘻哈哈的笑,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上看,我感觉他们是听进去了。从后来他们越来越入路的讨论来看,他们还真正的懂得了我的意思,越来越懂事懂礼貌知道尊重别人,知道相互协作了。这个其实应该是每个学科每门功课需要传达给孩子们的最重要的常识。

二、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我们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基本上是以分数为标准。评价时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评价方式使很多同学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生情绪。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那么怎么进行过程评价?这是许多老师的困惑。而我在让学生讨论、讲评的过程之中,逐渐揣摩这个问题,发现所谓的过程评价,其实很简单。而且在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上更容易实现!所谓的过程评价,无非就是在学生讨论或者上台讲评时,老师要做个有心人。他们在讨论时,老师要不停的在他们身边,问问进度,问问他们的收获,和他们交流交流,他们讨论不下去了,及时的点拨一下,他们提出新的思路方法了,及时的表扬一下,学生做的好了,给予表扬,做的欠缺,及时鼓励,当着那么多的同学,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给学生心灵的`震动作用确实很大,感觉比给他们划一个不会说话的分数更能激励他们。自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后来安排讲评习题的人选时,我有意让课代表安排了几个脑子管用平时却不拘小节,不太按常规出牌,不太遵守纪律的同学来讲。

其中有一个叫李玉瑶,上地理课有几次都是旷课到快要下课才来,我和班主任交流,得知他一贯如此,而且因经常迟到旷课刚刚受到学校处分,班主任怎么教育,怎么批评都难以更改,而且不懂礼貌,总和班主任顶牛。我和他谈了谈,也是半途而废,谈不下去。问他已经高三了,自己给自己定什么目标,他倒回答说,班主任给他定的目标是二本。我追问他自己的目标,他倒反问我想怎么处分他。我很生气,却还是直接告诉他:我想让你考上北大!他愣了愣却又理直气壮的反问我:老不让我上课,怎么考?可是经常旷课,又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危害!这怎么上课?谈到最后,我也没有办法让他理解我的真正意思。只好挥挥手让他走吧,狠狠的骂自己贱,发誓不在和这样不通情理的学生谈话。

可是回头我总有一种感觉挥之不去,总感觉他象一只刺猬,一只受到惊吓的刺猬,浑身是刺,逮什么刺什么……刚好周末测试,课代表在物色讲评人。我左思右想,还是准备让他来上。可和课代表一说,问题大了,课代表反映,有几次,课代表想让他和他的同桌上台讲题,课代表往他们跟前走还没有走到,他们两个就朝课代表摆手示意不要安排他们!还说很难听的怪话!呵呵,这两个家伙!

我把他的同桌牛坤叫了出来,问他不愿意上台的原因。他说自己会做,可是害怕讲不出,不知道该怎么讲,倒没有再说什么怪话。我就鼓励他,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讲,没有什么可讲,就把作题时的感觉说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直觉的就行。他很爽快的答应了。而对于李玉瑶,我没有再正面和他“交锋”。我只是简单的给课代表交代了一下,让他安排牛坤讲。

很多的时候,人们说怪话,其实心里并非真的就象说出的怪话那样坏;很多的时候,人们说怪话,其实就是在某件事情上,自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一种发泄而已。我感觉,我的这两个孩子就是这样。

谁知今天一上课,就让我吃了一惊。李玉瑶却直接上台讲题了。前十道选择题讲的头头是道,非常有思路。尤其是一道等值线问题,在利用常用的“相临的等值线,要么相等,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原则的基础上另辟捷径,用一个点,一个特例非常轻松的代替了理论分析。真让我刮目相看!我赶快抓住这个契机在班里大加表扬。真的不错哦!

后10道题,牛坤上台讲解。说老实话,后面有两道新题型,我清楚他们任何有一个人讲个七七八八就不错了,要想讲明白是不大可能的。可他课前没有找我商量,我就装做不知,看他到时怎么处理。

果然,他讲的分析的不多,多凭感觉作题,每一道题分析完了,下面的同学们都不停有人反问,甚至有人赌气拿出了资料自己做题研究,不听他讲了。他只好企求的看着我。我站在他边上,充做一名提问的同学,提问着他引导着他,把能讲的讲完了,才让满头大汗的他回到座位上。但愿他这次经历有所收获!我在心里默默祈祷!

我这样安排,有的同志可能担心高三再安排这样的讨论课讲评课,只是锻炼了小部分人而牺牲了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太浪费时间了,其实不然。因为我认为每个学生心底里面其实都是希望能够在同龄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老师和同学承认自己的。尤其是平时智力水平很高,非智力因素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这样反复的让他们表现,给他们以正面的引导,效果也最为鲜明,他们的进步同时又可以带动一大批人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去。

以上是我一点初浅的看法和做法,有待进一步的摸索和改进。其实什么事情都是不怕难而是怕不用心,用心去做了,坚持下来了,成果也就有了。

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堂更精彩范文

我们美术老师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教过的学生中,有多少能认可我们,认可我们的学科呢?对我们认同度不够,对我们的美术学科也可想而知。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怎么会喜欢呢?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获取知识,得到真正的发展。

我认为:动起来,更精彩。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思维动、创造动,整个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一、思维动起来。

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整个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春天的畅想》时,先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并配以音乐,学生在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雨蒙蒙的美景后,感受春天的信息。同学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我在上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整个课堂下来,学生都在享受着快乐。

二、行动动起来。

行动动起来不只是只针对绘画课、工艺课等动手要求的课,所有的包括欣赏评述课也一样,只是工艺的更典型些。提倡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我在看一些优秀的课例时,几乎让学生都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和老师一同讨论、一同解决问题,试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喜欢吗?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课堂才是快乐的、和谐的,更是成功的。

三、创造动起来。

现在要求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色,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创造,并在作业中展现自我。

总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主动获取知识,去享受快乐,去健康发展,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学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设计给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创新的前提

实践证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渲染起来了。我因势利导提出:谁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呢?于是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汇报,有的设计“大于3甲先走,小于或等于3乙先走”。有的设计“掷到偶数甲先走,掷到奇数乙先走。”有的设计“大于3甲先走,小于4乙先走”。等等公平的游戏规则。我并要求各小组代表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大家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大胆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三、利用学生好奇心唤起创新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等试的性质(一)时 ,我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试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过后让学生自己再动手操作实验,进行再巩固。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直至学生学到了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更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气球需要多少钱等。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经过探究、设计方案后。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在班级汇报,我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再次进行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地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让数学课堂笑起来

关键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必然引起追求,而追求和研究就会导致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因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来引领学生全员参与、激情投入,使小学生在偷悦、宽松、和谐的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下面,就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让数学课堂笑起来”的方法与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在一年级教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时,我用打比方的方法,编成这样的儿歌来教学:“样子像箭头,帮助比大小,开口对数大,尖头对数小。”从生动形象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生愉快而轻松地记住了大于号、小于号,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又如,在五年级真分数、假分数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我将分母比作母亲,分子比作儿子。如果儿子年龄比母亲小的就是真的,如果儿子年龄比母亲大或与母亲相同的就是假的。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母子年龄关系比方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易于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使用教学幽默、趣味,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他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用游戏形式创造一个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拘一格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可能性”时,我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把不同颜色的小球装入书包,然后请一名同学上台摸球,并且让他摸到球后藏起来,再让其他同学猜他手中球的颜色,每一次总有一些学生为猜对了而欢呼雀跃。摸过几次小球后,我让学生们用“可能是……也可能是……”以及“可能是……但更可能是……一定不是……”猜小球颜色,学生们表现不错,很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有小及其原因。又如:在一年级“数字5的读写”教学时,授课前,我设计了“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转,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多得。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有:给鱼接尾巴、对口令、找朋友、摘果子、夺红旗、猜一猜、送信、开火车、登上聪明塔等。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乐中明理,在兴趣中学习,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例如,我在教一年级解答“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8个人,右边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题时,考虑到学生容易粗心,于是在他们解题之前,我先讲述了如下故事:王二毛赶着10头牛山上吃草,走了一会他骑上了一头牛,又数了数,前面5头,后面4头。数来数去就是9头牛,王二毛吓哭了。还有一头牛到哪里去了呢?请同学们帮王二毛找找吧!学生听完,都笑起来了,王二毛真粗心,他自己坐的哪一头牛没加进去。这样同学们再来解答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再犯王二毛的错了。又如,教学“几和第几”,我讲了这样的故事:一天早上,一个小和尚一口气吃了3个馒头,当他吃完第三个馒头,打起嗝儿来,心想,早知道这个馒头能吃饱,起初那两个馒头就不该吃。同学们,你们评评看,小和尚的说法对吗?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可笑,马上议论开了。有的说:“吃了3个馒头才饱的,前两个馒头不吃怎么能饱呢?”有的说:“如果只吃第3个馒头,那就只吃了一个馒头,不会饱。”同学们通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很轻松地明白了“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再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先讲了一个“智擒盗马贼”的小故事:美国总统华盛顿的马被人偷走了,他同警察一起赶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调查。但那人一口咬定马是自己的,华盛顿就立刻用两手蒙住马的双眼,问那个偷马人:如果马真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这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偷马人犹豫地说;“左眼。”。华盛顿放下蒙马左眼的手,马的左眼并不瞎,偷马人立刻改口说:“我说错了,马的右眼是瞎的。”华盛顿又放下蒙马右眼的手,马的右眼也不瞎。“我又说错了……”偷马人还想狡辩。“是的,你是错了。”警察说,“这些足以证明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讲完这个故事,鼓励大家说:“同学们,今天在解题的时候,能不能学学华盛顿,用自己的智慧找到自己的‘马’呢?”这个智慧故事,启发学生当遇到数量关系抽象、条件比较隐蔽,无从下手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先作出假设,由此提出一些关系和结论,产生差异与矛盾,通过分析与思考,找出差异的原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量关系明确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又如:四年级《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我引进老人给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早上分给猴子三个桃子,晚上分给猴子四个桃子,猴子不高兴;然后老人重新分配:早上分四个桃子,晚上分三个桃子,猴子可高兴了。这样的故事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广大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总之,每一节数学课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都会充满乐趣。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了解当前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挖掘其内在的兴趣因素,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40分钟的数学课,就能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课堂兴趣

数学课堂的枯燥无味,数学教师都有同感,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注重评价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我们如何让学生象喜欢音体美课那样喜欢数学课,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数学课堂兴趣激发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付出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与那些干巴巴的抽象数字打交道,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上到音体美课的时候就欢呼雀跃,兴致勃勃,一上数学课无精打采的;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呢?究其原因,可能会有以下的几点:一是数学课上学生大都是正襟危坐,先听老师讲,再做大量的习题巩固新知。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注重评价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如何让学生象喜欢音体美课那样喜欢数学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爱上数学课。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如教学“除法”时,我就创设了到商店购物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我把商场快报上的商品图案和价格一一剪下来,当作商品发到四人小组里,然后让学生购买商品,并算出能买多少件商品,要求在作业本上列出横式、竖式。比一比,谁列的算式最多,算得又对,谁就是大赢家。学生们兴奋起来,把课堂当超市,兴致勃勃地边选购商品,边写算式,非常认真。我看到那积极参与的热烈场面,连平时不爱写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竞赛和游戏活动。如:口算大王比赛,登山夺红旗比赛,小组对抗赛,“找朋友”“送信”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接受,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画角、做角、贴角。从而突破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难点。这样教学,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里的问题指学生迫切希望夺得解答的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情境则是指在心气未至食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情景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而是在备课时就应精心策划的。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给你一把20cm长的尺子,怎样测量远处一棵大树的高度,或者怎样测量当地某一时间太阳的高度。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心理上感觉既然是老师出的题就一定有解决办法,于是学生就会调动起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当然教师最好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这些讨论往往容易使思维集中在一点上,更容易靠近或达到目标。教师一定要把握火候,适当地、逐渐地引入相似的原理但不出现概念。在原理的帮助下,学生们便会顺利达到目标。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让学生们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假如快到终点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那前面的精心设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自己得出答案。假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有一定补救措施——教师另行创造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到满足。虽然后者效果不及前者,但毕竟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课堂中的评价往往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劲头实足,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学生会失去兴趣,郁郁寡欢。积极评价时不要吝啬表扬。比如,学生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教师可以竖竖大拇指,或者让全班鼓鼓掌。学生的回答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能再想一想吗?能否说得更完美些”“谁愿意帮助他?”教师要避免直接否定的评价也要避免同学间的嘲笑。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思维,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问题时无后顾之忧。

一说起数学老师,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古板、严肃、不苟言笑、严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其实原因就在于以往的数学教师只采用一种方式教学:讲授法。而且在讲完后会布置铺天盖地的作业,使得学生不得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扎进数字堆里。这不是讲授法本身的错误,而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单一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情绪。因此,在现代数学课堂里,应该看到的是多种方式共存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改掉以往一如数学本身严密性和逻辑性的严肃脸色,配合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种教学手段,试用各种教学方式。前面提到的杨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让学生走出了课堂,到生活中去寻找问题,从而避免了枯燥的演练,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上海长虹中学的周佩珠老师在讲“同类项”时,则引入了“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学生们手持一张卡片去找与自己卡片为同类项的卡片持有者,找到了便坐下,被“挤”走的学生则去找自己的搭档,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快掌握了同类项,并且锻炼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趣味数学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等。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的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项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在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揭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句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放了一首赞美桂林美景的歌曲《桂林是我家》,动听的歌曲,配上桂林的美景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不住地发出赞叹“太美了!”歌曲放完了,我立即让学生谈谈对桂林景色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桂林景色太美了,我真想亲眼看一看!”有的说:“我真羡慕生长在桂林的小朋友,生活在这么优美的地方,我也希望桂林是我家。”……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桂林景色的确很美,今天我们学习描写桂林的文章《桂林山水》看看文章是不是也很美。同学们可以边读边回忆刚才的画面,看谁读得好!”学生有了强烈地求知欲,课文读得好,学得好,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后同学们还写了小练笔《我赞桂林山水》、《我家小院》等。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情语言文字。

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读书思考的前提下,自己或小组合作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示意图和人字形线路,学生完成得很好,记忆很牢。又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说出草船借箭过程(可以借助图画、表演形式),说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兴趣盎然读文,思考,有的自己勾画,有的同桌间互相谈论,气氛相当热烈。在汇报时许多同学条理清晰地说出了课文结构,有的在黑板上画出了草船借箭的示意图,形象易懂,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只有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教学效果会出奇地好。这样做,强化了语文实践活动,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率,使语文课堂微型机勃勃,充满活力。

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堂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课文重点也是难点,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詹天佑“杰出爱国”呢?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有的说“他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使工期缩短一半体现他杰出有创新精神。”有的.同学补充说“这也是他爱国精神的体现。”有的提出“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顶住帝国主义压力接受任务最能体现他的爱国精神。”……在自由争论中学生各抒已见,不断深入剖析课文,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理解,自由争论使学生思维得到放飞,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了学习,都能充分发挥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那如何让他们获得成功呢?我觉得老师首先对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多表扬多鼓励。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活起来”而不是几个好学生在那“唱主角”,可往往每个班都有学习困难生的存在,他们或许是因为理解能力真不如别人,或许是天生内向不爱表现……面对这些课堂上的弱势群体,教师的态度起关键作用。如果我们冷淡、不适当地批评他们都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语文课也就不感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办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答对了做对了其中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断训练中取得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他们的回答我还经常做出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比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你的看法很独特。”“回答错了没关系要对自己有信心!”诸如此类的评价,学生就会得到满足感,成功感。又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了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系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充分地在课堂上“活起来”学得有滋味,有特色,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教师的重视和使用,在课堂内外,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交流方式屡见不鲜,那什么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通过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具体到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准备几根硬纸条,教师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取出三根硬纸条钉成一个三角形,你能推拉住其中两边,使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发生变化吗?(2)取出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拉动其中两边,这个四边形的形状改变了吗? (3)上面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解题,主动去学习,整过学习过程呈现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当然自主学习不完全等于学生自学,数学的学习需通过学生的理解才能接受。例如,完全平方公式,有的学生擅长接受符号语言,有的学生倾向于图形的形象理解,大多数学生不习惯于文字形式。当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数学知识时,他可以自主地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方法,去体验、去感悟。

积极联系生活实践,体验和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并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将实际问题引入数学,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为学生提供多种情境。我们可以充分研究教材,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把实际问题的解决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求解,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体验任务的完成,学生获取了知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情感体验。体验式学习也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不再是单方面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体验式学习中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将生活中的实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创设学习情境,构建体验式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能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视听感觉,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自主体验式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设计数学游戏,讲读数学故事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因势利导。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一条曲线就是一个圆。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情绪才会随之高涨,才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情感融洽了,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发挥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

改变角色,让学生爱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变原来的讲授式为以学生自学式,当一个课堂从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时,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就会取而代之。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教师在课堂中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教学中,借助儿歌等形式,儿歌语句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的喜欢。能发挥语言直观作用,使学生形成愉悦表象。如教学大月小月时,可给学生出示儿歌:七前单月大,八起双月大。这样,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再如,教学除号时,可以教给儿歌:一条横线画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不仅形象描述除号的形状,内含等分意义及书写要求,强化了学生表象记忆。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动操作,独立探索,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在概念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可使学生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增强探究知识的新奇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如认识平行线时,可出示不同方向的四组平等平行线,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它们都符合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这两个条件,都是平行线。

如何可以让数学课堂笑起来

数学课,在很多孩子的印象中就是枯燥的计算,乏味的练习。它不象语文课那样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可以陶冶情操,不象音乐课那样有悦耳的歌声使人身心愉悦,不象美术课那样有美丽的图画使人赏心悦目……那么如何使数学课也趣味横生,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呢?关键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必然引起追求,而追求和研究就会导致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因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来引领学生全员参与、激情投入,使小学生在偷悦、宽松、和谐的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下面,就根据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让数学课堂笑起来”的方法与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能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在一年级教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时,我用打比方的方法,编成这样的儿歌来教学:“样子像箭头,帮助比大小,开口对数大,尖头对数小。”从生动形象的比喻、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生愉快而轻松地记住了大于号、小于号,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又如,在五年级真分数、假分数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我将分母比作母亲,分子比作儿子。如果儿子年龄比母亲小的就是真的,如果儿子年龄比母亲大或与母亲相同的就是假的。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母子年龄关系比方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学中使用教学幽默、趣味,凝聚着教师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教学艺术,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简单的姿势动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来。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能使学生觉得他有力量,有魅力,从而得到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为游戏活动,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用游戏形式创造一个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拘一格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可能性”时,我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把不同颜色的小球装入书包,然后请一名同学上台摸球,并且让他摸到球后藏起来,再让其他同学猜他手中球的颜色,每一次总有一些学生为猜对了而欢呼雀跃。摸过几次小球后,我让学生们用“可能是……也可能是……”以及“可能是……但更可能是……一定不是……”猜小球颜色,学生们表现不错,很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可能性有大有小及其原因。又如:在一年级“数字5的读写”教学时,授课前,我设计了“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转,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多得。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有:给鱼接尾巴、对口令、找朋友、摘果子、夺红旗、猜一猜、送信、开火车、登上聪明塔等。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多彩的游戏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其注意力和观察力都有明显的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乐中明理,在兴趣中学习,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例如,我在教一年级解答“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8个人,右边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题时,考虑到学生容易粗心,于是在他们解题之前,我先讲述了如下故事:王二毛赶着10头牛山上吃草,走了一会他骑上了一头牛,又数了数,前面5头,后面4头。数来数去就是9头牛,王二毛吓哭了。还有一头牛到哪里去了呢?请同学们帮王二毛找找吧!学生听完,都笑起来了,王二毛真粗心,他自己坐的`哪一头牛没加进去。这样同学们再来解答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再犯王二毛的错了。又如,教学“几和第几”,我讲了这样的故事:一天早上,一个小和尚一口气吃了3个馒头,当他吃完第三个馒头,打起嗝儿来,心想,早知道这个馒头能吃饱,起初那两个馒头就不该吃。同学们,你们评评看,小和尚的说法对吗?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可笑,马上议论开了。有的说:“吃了3个馒头才饱的,前两个馒头不吃怎么能饱呢?”有的说:“如果只吃第3个馒头,那就只吃了一个馒头,不会饱。”同学们通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很轻松地明白了“几”和“第几”的联系和区别。再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我先讲了一个“智擒盗马贼”的小故事:美国总统华盛顿的马被人偷走了,他同警察一起赶到偷马人的农场里去调查。但那人一口咬定马是自己的,华盛顿就立刻用两手蒙住马的双眼,问那个偷马人:如果马真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这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偷马人犹豫地说;“左眼。”。华盛顿放下蒙马左眼的手,马的左眼并不瞎,偷马人立刻改口说:“我说错了,马的右眼是瞎的。”华盛顿又放下蒙马右眼的手,马的右眼也不瞎。“我又说错了……”偷马人还想狡辩。“是的,你是错了。”警察说,“这些足以证明马不是你的,你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讲完这个故事,鼓励大家说:“同学们,今天在解题的时候,能不能学学华盛顿,用自己的智慧找到自己的‘马’呢?”这个智慧故事,启发学生当遇到数量关系抽象、条件比较隐蔽,无从下手时,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先作出假设,由此提出一些关系和结论,产生差异与矛盾,通过分析与思考,找出差异的原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数量关系明确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又如:四年级《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我引进老人给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早上分给猴子三个桃子,晚上分给猴子四个桃子,猴子不高兴;然后老人重新分配:早上分四个桃子,晚上分三个桃子,猴子可高兴了。这样的故事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广大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总之,每一节数学课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都会充满乐趣。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了解当前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挖掘其内在的兴趣因素,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40分钟的数学课,就能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育初步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联系社会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这些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去创新,就能创造前所未有。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不苟言笑”的面具,培养“蹲下身下看学生”的意识和勇气,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不要“越俎代疱”,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权威的错误;允许学生“插嘴”,更允许学生争论,因为在“插嘴”、“争论”中常会形成智慧的碰撞,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一定要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把现代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能营造出学有乐趣、学得忘我的氛围,那么一定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乐园。总之,只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起教学主体的意识觉醒,才能发挥施教者的价值引导作用,才能使二者形成精神交往,人格关照,智慧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巨大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二、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功,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很少去想我要学什么,我应怎么学,为什么这题要这么解……要改变学生这种传统的学习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而应起一个导的作用。同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启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从而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达到积极思考,主动质疑,敢于质疑,具有强烈的质疑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启发、鼓励学生质疑。对每位起来提出问题的学生都给予表扬、夸奖;对提得好的进行奖励,号召同学们学习;对不爱提问的,老师应多抽起来回答问题,启发他去发现问题,甚至可以故意出错让他来改错;对在旁边笑话的同学进行私下的教育,引导他们向敢于提问的同学学习。

只有我们的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提问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少讲点,让学生多问点;课后鼓励学生去问或以纸条的方式提问等等,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质疑,进行提问。同时,我们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不将一切都标准化、格式化、绝对化,不提一些没思考余地的问题,相反,教师应多出示一些开放性题目,提供一些有刺激性的材料,提出一些有挑战性或无法下定论的.问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质疑的空间,从而就有问可提了。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问

我们知道,观察是了解事物特点和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平时对身边的事和物注重观察,了解了事物的特点、丰富了知识,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才提得出问题。所以,老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比如提醒学生不要拿到题目就做,应先观察题目有何特点,从中发现其规律,寻求一种最佳解法。

2.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进行比较、同一题目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将对与错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在怀疑中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要尽信书,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要敢于怀疑一切。让学生在质疑“权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突破思维定势,实现创新。

4.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提问

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和年龄特征的原因,所以思维也具有局限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有的学生有了问题却不知怎么说才好。这时教师应适时的作出示范提问,引导学生模仿自己的方式提问,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纠正不足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完美提出的问题,使提问题的水平越来越高。

5.引导学生在想象和假设中提问

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形成定式,异常活跃和大胆,常会有一些奇妙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假设。随后让学生在证明自己假设和想象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6.引导学生巧用疑问词、疑问句提问

教师除了用赞扬和夸奖的态度来鼓励学生质疑外,还应用积极的态度妥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对学生所提问题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该及时明确答复的,决不含糊其词,不了了之;对一些不宜由教师来解决的问题就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方式自行解决;对自己的意见,不搞一刀切,不要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老师认真并科学的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能寸步促进学生质疑的能力,还会使每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学会体验数学课堂的乐趣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至于选择怎样的学习内容、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那都是教师的权利,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指令性的活动,学习就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任务。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首先,我为学生提供小强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一研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中,我让学生用三根小棒组成三角形(三根小棒的长度按一定数据分组),根据不同长度的小棒,让学生写入数列中,这样激起了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开始自发讨论、研究、寻求规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规律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

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争辩,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组的组合上,没有必要指派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学生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选择汇报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成员在民主平等的合作中坦诚相见,合作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感情,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让学生为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合作与讨论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从学生的发展来说,构造快乐课堂,让学生享受数学生活,这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野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脉搏,进入学生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联系,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思维的独特性、多向性、求异性和开放性、发展性、灵活性和简约性,它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不断否定、不断肯定、不断扩展思路,选择最佳途径的过程,也是从已有思路出发,在选择科学信息中,依靠直觉提出新的见解,科学猜想和创意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用自己创造性的“教”去诱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以一种发现问题的心态去听课,去理解教材,积极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在策略方法上,应注重指导、提示、点拨、启迪智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新颖独特和灵活变通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的成长道路已证明了这一点。而培养兴趣则是热爱的先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起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一) 重视和尊重学生

(二)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有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乐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放的开、驰得远。把课堂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无所顾忌,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有所发展。试想:在在一个死气沉沉的毫无生机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多大的发展。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将学习的知识精编成简短的故事或一个个情景片段等,如做一些保险业务、汽车运输、有奖促销等题目,这样既贴近生活,学生也有兴趣学习。根据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进行新的组合,产生新的思路或见解就是一种创新,在引导学生思索新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诸如“生与熟”“顺与逆”的转化,从“生与熟”转化为例,当遇到到某一个“生”问题难以发现其中包括新联系时,可借助联想将它转化成“熟”问题加以解决,而对“熟”问题要寻求最佳解法时,则需要转换一下角度进行分析,尝试把“熟”转变成“生”长此以往双向思索的习惯,遇到问题发现新关系的机率就会增多。

三、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学会生存》),如果教师给学生的问题过于单一、枯燥甚或机械,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没有空间,也就窒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应试教育下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敢于放飞学生的思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充分反映了这一思想。这里思维空间包含两个方面:

(一)时间上

这里的时间指教师提出问题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要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教师要有足够耐心去等待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这一点许多老师平时都没有注意到。往往花好长时间编出一个好的题目,结果匆匆收场,不光没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反而得到了窒息,这样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 空间上

4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空间上的跨度即要有纵深感,要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哪怕是一点点。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这一个方面的能力,这当然不是指那些难、繁、偏、旧的题目。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的练习,学生能有所创新的题目。在学习圆时,我问学生:车轮为何做成圆形,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上楼梯圆形车轮还有优点吗?你能帮助设计吗?作为活动题让学生思考,是很有好处的。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育初步的创新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联系社会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这些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就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去创新,就能创造前所未有。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不苟言笑”的面具,培养“蹲下身下看学生”的意识和勇气,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不要“越俎代疱”,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权威的错误;允许学生“插嘴”,更允许学生争论,因为在“插嘴”、“争论”中常会形成智慧的碰撞,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一定要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把现代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一堂课都能营造出学有乐趣、学得忘我的氛围,那么一定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乐园。总之,只有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起教学主体的意识觉醒,才能发挥施教者的价值引导作用,才能使二者形成精神交往,人格关照,智慧互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巨大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地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二、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功,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和教学实践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生成”,同时学生也会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产生。在紧张的环境中,学生就没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所以当学生处于紧张的机械接受知识、缺乏心理安全与自由的地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难于进发出来的。情境教学特别强调宽松的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小红今年a岁,老师比她大16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几岁?”学生自然很感兴趣,想知道老师的年龄。这样的导入方法,学生就觉得好奇,激发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这就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产生了创新的欲望。

又如,教学“中位数”时,我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妈妈答应小明如果考试他能考到班级中上等,就奖励他。现在班级的五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小刚87分;小红81分;小丽95分;小明80分;小陶35分。你是怎样认为的?”学生纷纷发表想法,有人认为小明分数高于平均分,应该得到奖励。有学生认为小陶分数太低,所以小明不应该得到奖励。除了平均数,有没有其它的描述方法呢?教师此时引入中位数,学生会很感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学生只有先主动的怀疑,才能进行创作性的探索和学习。

本着这一观点,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先给出学生目标定位:1、掌握三角形的特点。2、理解三角形的定义。3、会做三角形的高。4、知道三角形的特性。

学生完成自学提纲后,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讲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提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提高。可见,教师只要引得巧妙,导得合理,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会越燃越旺。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还必须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教师喜欢越俎代庖,把知识嚼烂再喂给学生,结果数学课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得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还有些教师不赞成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为问题出在教师讲的太多,于是他们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以师生间的频繁问答减少教师讲的时间,但结果是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牢牢拴住,没有机会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疑问,遇到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仍然不具有启发性。

启发学生的关键在于“定向、架桥、含蓄、揭晓”。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希望他们解决什么问题,目标不明确当然难以完成好任务。明确任务以后便可以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做好准备,要了解所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地启发学生。这里要特别强调含蓄地架桥,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

1.自我反省式。即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

2.个别交流式。即教师对个性特征鲜明、自尊心强的学生在思想、学习、班级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在个别交流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使交流具有针对性;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平等的、真诚的、可信赖的,以免学生产生不信任或抵触情绪。

3.书面交流式。教师通过学生的日记或作文、总结等,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写出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看法或建议,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也可写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及体会,形成师生之间书面的双向交流。

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设置问题情景,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理想的新课导入,能起到承上启下、促进知识正迁移的作用,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导入新课方法多样,,有开门见山、学生操作、师生游戏、巧设悬念等。例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节时,我就利用悬念来导入新课。我在小黑板上出了20/4、360/6、19/6三个计算题,前两道同学们一下子就算出来了,最后一道把他们难住了。这时,个别同学喊起来:“老师,题出错了。”“不会的,你们继续往下除。”一会儿,有的同学开始发问:“老师,你叫我们除到什么时候才能除尽呀?后面的余数和商重复出现了。”“好,同学们发现了商和余数重复出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循环小数的特征。”顿时,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

好奇是儿童的天赋,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有其独特的魅力,课堂上应该根据该节课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出示一根细绳,绳子的一端系着一根粉笔,把绳子的另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系紧细绳,旋转拿粉笔的手,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圈。提问:粉笔转动时,为什么不跑到别的地方去,却能形成一个首尾相接的曲线,也就是圆呢?这就使学生有一种渴望揭开奥妙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求取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对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因此,要调整好整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教《分数的意义》一课时,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纸和一些火柴棒,指导学生用纸折出四分之一,拿出6根小棒,问它的二分之一是几根,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自己体会这些分数的意义。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抢答题活跃气氛,如果谁做题做得好,全班鼓掌三次给予鼓励。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数学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要求.教师可从营造愉悦氛围、提供对话空间、鼓励大胆质疑、重视个性体验四个方面尝试实践,以期引领学生阅读走向深入.

作者:倪宁馥作者单位:泉州第一中学,福建,泉州,3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39)分类号:g63关键词:阅读教学主体作用学习情况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代呼唤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又是开展开展创新教育的战场,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创设情境 唤起创新意识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主动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提供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例如,在讲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进行比较,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想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麻烦又不实际。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

二、尝试探索 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尝试、探索。如在教学进位加法35+7=?这节课时,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索”、“验证、运用”几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凭借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体会,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案:(1)用小棒摆一摆,用数学具的方法完成计算。(2)小组协作讨论,探索计算的方法。

三、合理练习 发散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数学知识巩固和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大量地重复练习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合理必要的练习会使学生获得真知,兴趣盎然。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练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创新能力的思维发散训练,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把同一个问题作多种思考,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解题思路。在解法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更强烈。

四、体验乐趣 学生敢于创造

苏霍木林斯曾说:“儿童学校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思维是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使学生乐创造,敢创造。

总之,在课改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而这才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那么,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一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在一次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一位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开始会场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在场的老师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没有想到的,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震。授课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数学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地改变教法,转变观念,实现师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课前预习动手操作质疑问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无可厚非。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课堂的教与学这个焦点问题上来。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而今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要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当好课堂学习过程的“名导演”。在“主导”与“主体”的大接轨中,教师必须尽快地从思想上、从行动上接轨,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扮演好“主导”这个角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这就是素质教育赋予“教”与“学”的新内涵,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摸索知识的方法,是独立获得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否课前预习,对上课突出知识重点、难点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这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预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领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预习,出示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一定要做到:1.扣紧课本;2.找准要点;3.符合实际。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就找到了学习数学的途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折叠与立体图形的展开一节内容时,我就出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节内容?哪些平面图形能折叠?能折叠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能展开?能展成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以正方体为例加以说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节内容,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既充实又快乐。当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节内容,而且还掌握得挺好。这样做,比起教师强迫性提问、讲解好得多。学生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深刻理解、记忆牢固。要让学生在动手中练做、在动脑中练思,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展开。由于每个同学的裁剪方向不同,得到的形状就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推理,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同时,学生也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质疑问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上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是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一个教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以求最后弄懂。学生通过预习后会有一些似懂非懂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是针对课本的.,有的是针对老师讲解时的小小错误,有的则是联系了课外知识后提出的。这些学生上课时会质疑问难,下课了还会跑到你身边问个究竟,也许学生提的问题质量不一定高,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值得鼓励的。

如教学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四幅图:第一、二幅图分别是由正方形、正六边形铺成的地面;第三、四幅图是由正五边形、正八边形组成的图形。学生由趣生疑,我就及时引导:看着这四幅图,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这四幅图分别是有由哪些正多边形组成的;想知道为什么前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而后两种则不行;想知道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时,多边形能够铺满地面;想知道除了以上两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外,还有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这样,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这时的教师应真正地起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充分肯定积极参与质疑问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质疑问难中来,发挥了主体作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变教法,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氛围,结合时代的特点,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的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01-11 春天为题高中(热门21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读完这些作文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灵感和动力写出优秀的作品。不可企及的高处,它们。在日光里流动
  • 01-11 书香溢满校园倡议书大全(19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重要参考材料,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彩片段,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亲爱的同学们:“书是人类进步的
  • 01-11 bd工作心得体会感悟(模板14篇)
    工作心得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进行回顾和思考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撰写工作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
  • 01-11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个人总结(优秀14篇)
    个人总结是对个人经历和成就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写作的亮点和优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2023年度过去了,我
  • 01-11 认识时分公开课教案(通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 01-11 项目经理个人年终总结(通用19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回顾,评估和总结的重要工具。如果你正在为个人总结而烦恼,不妨先来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写作的思路。
  • 01-11 学生劳动心得(汇总18篇)
    11月13日,我们这批09的预备党员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打扫主东101。男生们负责扫地,而女生们负责擦桌子。在劳动过程中,大家都很进取踊跃,一边有人负责洒水防
  • 01-11 结业典礼领导发言稿(汇总20篇)
    发言稿的撰写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下我们想说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用思想和情感去打动听众,让他们记住我们的演讲。如果你正在为写发言稿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不妨看看以下
  • 01-11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优质21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是一种对自己的反思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成长过程的总结和评估,它可以帮助我们发
  • 01-11 小学生秋季开学国旗下讲话(模板21篇)
    在国旗下,我们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敬意,庄重地唱起国歌,展示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旗下仪式庄严和秩序井然的范例,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