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五年级名师语文教案(优质16篇)

五年级名师语文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1 12:31:41 作者:灵魂曲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序的指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五年级教案范文,这些范文包含了各学科和各单元的教案示例,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的备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五年级教科版语文名师教学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倾诉:完全说出。栖息:停留,休息。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填空: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背诵课文3~5。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名师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重点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质疑。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

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

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五、研读—质疑问难。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六、拓展。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

[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了铺垫。]。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

1、学生仿写。

2、全班交流。

八、全文总结。

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我喜欢四季。

我喜欢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社会生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名师教案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抄写描写生动传神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小提琴演奏的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欣赏一些小提琴演奏的曲子。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聚焦重点。

继续学习《唯一的听众》。如何学习这篇文章呢?(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神等)。

二、细读课文,感受真诚。

1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老教授的语句勾画下来,并进行简单批注和交流。

就在每天早晨。”(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她主动要求做听众,关爱“我”,支持“我”,同时也告诉“我”要天天练习。)。

再读,你感受到什么?

(鼓励,期待,坚定,用心良苦)。

3第二次交谈:“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未有过的感觉。”(对比读,指名读,体会老教授的真诚)。

4第三次交谈:在老人的鼓励下,“我”刻苦练习,拉的曲子越来越动听,老教授竟然对“我”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再读这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的进步;“我”坚持不懈,刻苦练习的精神;以“我”的进步为快乐幸福;体会到老人的真诚无私……)。

5当“我”从妹妹的话中得知,老妇人不仅不是聋子,而且还是最有声望的教授,又是首席小提琴手时,“我”被震撼了,感动了,“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老人与“我”素昧平生,却给“我”了信心,使“我”的技艺提高,让“我”感受到老人的真诚和无私,让“我”看到了老人那宽广的胸怀;老人对“我”的帮助很巧妙,是在不知不觉中督促着“我”,让“我”感受到老人的伟大)从“安详”、“微笑”体会到什么?(表扬“我”,鼓励“我”,用投入的欣赏,说明“我”进步了,使“我”信心十足)从“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体会到什么?(“我”进步了,但仍然需要努力,再攀高峰。)再读对话体会“我”与老人之间的默契。

三、精读课文,理解“秘密”

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释题。

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

出示:

(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_出现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见面了。

(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

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数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

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板书:大典前)。

2、自由读课文其余部分,完成学习小纸条上的流程图。

三、再读:整体感知说内容。

1、大屏幕出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接着(),然后()。升旗以后,毛主席(),在这之后,()开始,最后是()。

2、方法总结:(大屏幕出示:文路阅读)。

四、三读:字里行间品大典。

1、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重点品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

(4)大家再细细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中华的版图)。

(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6)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方法总结:文采阅读。

五、结课:意犹未尽赏文采。

师: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处场面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赏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将课文中你感受比较深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课外去收集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

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

一、看图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矛与盾的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兵器?(生猜)这是古时候的两种兵器:矛和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之相关的文言文《自相矛盾》,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看到题目谁有什麽疑问?什麽是矛、盾?谁来帮助他?你说,介绍了形状。你说,介绍了演变过程。你说,介绍了材料。同学们介绍的很全面,矛是用来进攻的兵器,盾是用来防守的兵器。

二、读准确。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你来评价一下,听出了他读错的词语,评的也不错,看来你听的很认真。谁还想读?你们四个人读,一人一句。字音咬得真准。

3、师: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

4、听老师读,好吗?

5、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注意断句,读出节奏和韵味。

6、师:谁还想读?不错,读出这种韵味了。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读明白。

生:结合注释。师:好方法。

生:多读多想。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联系上下文。师:不错。

生:同桌互相交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上网。师:不过咱们在课堂上不能用。

生:借助字典、词典。师:这无声的教师对学习帮助挺大的。同学们总结的方法真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

2、大家可以一个人学习,在书上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楚人在夸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板书:盾——莫能陷)还抓住两个同音字鬻、誉(板书)来理解句意,真会学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你说。你利用以前的字来记住鬻,根据意思来记住誉。方法挺好的。

5、指导朗读: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再来试试!有进步!谁再来试试?你可真会誉盾啊!

6、接着交流。你读懂了这句话(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楚人夸耀他的矛锋利无比。(板书:矛——无不陷)抓住了这个双重否定的说法,体会到了楚人的良苦用心,你学习真认真。谁来读读这句话,夸夸他的矛?你真会读书,把他的心理都读出来了。谁再来试试?尔等真会誉矛也!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出正确的答案。说说你对(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理解。你是怎样学会的?老师听出来了,你根据注释抓住重点字词“或、以、陷,何如”来理解句意,很会学习。

8、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你说,用质问的语气。谁来质问质问楚国人?你真会读书,还加上了手势,真形象。

9、楚国人被这么一问,有什么反应呢?(其人弗能应也。)你来说,说说你是怎样学会这句话的?哦,你是根据注释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这句话的。

10、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看合适吗?(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四、领悟寓意。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楚国人回到家是百思不得其解,假如你是他的好友,怎样劝他改正错误呢?是啊,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看来你真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劝人实实在在。

3、听了大家的解释,老师明白了这则寓言就是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抵触,自相矛盾。

4、大家真厉害,轻而易举就读懂了这篇文言文。

五、配音讲故事。

老师这里有《自相矛盾》的动画,可惜没有声音,想请大家担任配音工作。大家看看表上配音的要求,跟着动画,自己试着先配一下。谁愿意来配音?大家的积极性真高,挑三位同学吧,你为楚人配音,你为买东西的人配音,你就为叙述人配音吧。

第一次配音就这么棒,下去自己好好练练,将来的配音员就非你们莫属了。

掌声送给他们,谢谢他们带我们进入这热闹的集市。

六、背诵积累。

七、拓展阅读。

大家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等,这些寓言故事都是古人写的文言文,课下,大家搜集来读读,背背,相信你一定会爱上文言文。

苏教五年级语文名师备课教案

2、真不错,那咱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来试试你们的朗读水平:(大屏幕出示古诗名句)。

二、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来的文章呢就叫文言文。今天这节课,咱们将一起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什么意思呢?(这个“子”在文章中可以当儿子,也可以是女儿。“之”是“的”的意思,那么连起来说也就是古时候姓杨的家里的家里有一个孩子)。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师:自由的读一读这篇课文,说说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于老师再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确。

再请一位同学读。“你读,要超过女同学啊。”(像指导女同学一样,再指导第一句。待读完一句,让全体同学一起读第一句。再让男同学接读。)师:不错。请坐下。

四、品读课文。

五、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1、指名背诵。

2、齐背诵。

六、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名师新编设计教案

1.认识8个生字,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课文,抓住对毛泽东的细节描写,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搜集毛岸英烈士的资料。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常人的慈父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

指名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理解“殉职、勋鉴、踌躇”等词语的意思。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四、学习方法,布置写作练笔,领悟写法。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六、小结全课。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名师教案指南

教学设想与目标:

1.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3.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4.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仪。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齐读课题质疑——大人们会说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2)齐读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税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

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

五、布置作业。

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

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五年级语文教案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选取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师生结合习作评价表,就主要训练点进行共同评析。

按要求写出一个给自己启发的故事片段。

一是如何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事例,二是在评改中指导学生如何按要求写好片段。

师准备简单的ppt课件,学生准备好黑色笔、红笔和原稿纸。

一课时

一、导入:(1分钟)

师: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件给自己以启发的事情,为生活这本大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吧!

二、温故知新,审题,自主汇报习作选材:(6分钟)

师:我们先回顾一下本组所学课文,看看四位优秀的作家从哪些事情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说一说,看表格中空白处该怎样填。(出示ppt)

《钓鱼的启示》——作者钓到一条大鲈鱼,还未到开放捕捞时间,父亲坚持让作者把鱼放回湖里——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设法赶制毛衣实现梦想;举办别致的时装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也是这样。

《落花生》——一家人在收获节时议论花生——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珍珠鸟》——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同学们,在你们自己的丰富多彩生活中,有哪件事情给你的启发让你至今印象深刻?先自己思考一分钟,再跟你的队友们探讨两分钟,接着老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分享成果!

板书:生思考时师板书“生活的启示”,然后生汇报,师板书。

三、引导、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选择写作题材:(5分钟)

生活中,同是一件小事,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就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因为他善于联想,思维活跃。一时联想不起来没关系,老师来帮帮你,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点儿礼物(出示ppt)

你苦练书法,有一天,你的书法作品获奖了,此时,你明白了。

那次踢球,,我明白了。

那场篮球赛,,我明白了。

妈妈让你独自去买菜,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记得那年学骑自行车,你,这件事让你明白了。

在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小事中蕴藏大智慧”的例子,静下心来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件,按要求写一个片段。

四、自主习作,写一个片段。(10分钟)

题目:一件给我启发的事。如果能自己拟一个更贴切的题目,那就更棒了!(ppt呈现)

生:取出原稿纸和黑色笔,写作片段。

师巡堂,重点指导学困生。

五、师生点评并给出修改意见(12+3=15分钟)

片断练习评价表

作者习作题目年月日

评价项目

分值

(100分)

自评

组内同学评

教师评

总平均分

(100分)

1、拟题贴切,有创意

10

2、有条理地将事情写完整,能有意识地详写要点。

40

3、善于联想,并能用一两句关键词句表达所受到的启发。

30

4、语句通顺,用词准确。

10

5、书写规范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

一句话点评(作者本人、同学、老师均可在此留言)

请学生取出综合评价表,参照综合评价表点评学生作品:

1、学生小组互评(5分钟)

2、代表上台评:(10分钟)

随机选择几个个合作小组的几篇代表作,师生合作点评。主要就表中的评价项目的第2、3两点来点评。可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评,学生评完后老师点评。

优秀的作品,将发表在下周的第一期《五三之声》班刊“经典片段”一栏中。

2、点评教师作品:(3分钟)

呈现教师的随堂作品,并按例请两三位学生点评。

六、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

小结:生活往往用“启示”的方式给我们以馈赠。善于积累,善于思索,善于总结,我们也因此不断地成长。请同学们继续修改并完成这篇习作,写出得意之作,向班报编辑部投稿。

作业:课后继续修改并完成整篇习作,明天交。

五年级语文教案

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读书时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课文中说,童年是在一串串问号中长大的,我们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师:我们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要求: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声音要洪亮。

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答问题。

2、向全班学生提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3、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即使纠正语病和错误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找资料。

2、去图书馆。

3、问老师。

4、问家长。

5、上网查找。

五年级语文教案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念,进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

难点: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1、 学生预习课文。

2、 根据学生家庭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琦君,走进她的美丽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吧!

板书课题 7*桂花雨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指名说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 指名说。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看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有关的词句。

2、 有感情地将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 重点品味摇花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不说是件大事?理解 “总是”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自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相机指导)

齐读。

1、 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指名说。

3、 联系整段课文,由“可是”体会到什么?

4、 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

5、 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 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 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6、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8、 指名说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 ,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的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9、 而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0、 小结。(板书 香 思 乡 浓)

1、 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诵,抄写下来。

2、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

五年级语文教案

1.我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我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流程个人二次备课。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课文。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谁能说。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写小字,比谁写得又准确又规范。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1.看海。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山上。

山下(沙滩上)。

高潮。

教学反思。

备课组成员签字。

组长签字。

分管领导签字。

五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福楼拜的善教和莫泊桑的勤学。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听写。

2、交流人物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1、几次拜师?分别在哪里写到?

2、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次“请教”

1、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莫泊桑怎样请教的,福楼拜如何指导的?

2、通过莫泊桑的话体会他的困惑到底是什么。

3、抓住福楼拜关键的话“功夫还不到家”,品味大师第一次指导的针对性。

4、福楼拜认为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体会福楼拜就是指导莫泊桑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的。

5、感受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及困惑。

五、学习第二次“请教”

1、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感受福楼拜的善教。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六、小结。

五年级语文教案

1、通过品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创作诗歌。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深母爱。

教学难点:1、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斗笠 感 故乡的温暖

闻 故乡的芬芳

戴 故乡的明月

1、同座的为一组 再读课文,一个读一个听,说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开始!

a 、读 b 、指名说自读后或者听后的感受或者疑问.

2、师小结: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认真读了,也认真听了。是呀,“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今天这节课很多地方我们会用到这一方法。

1、讲解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诗)(2)这一小节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浓浓的母爱?(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3)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体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5)师评价

(6)朗读技巧指导: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只要用心体会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

2、小结学第一节的方法。(出示)齐读:(1)自由读诗 (2)找出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3)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4)将你的感受通过声音的变化朗读出来。

3、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以下(2——5小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然后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老师提示:伞、碗……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4、喜欢整篇课文的同学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吧!

能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结构美和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想象美。)

5、小结全诗:这是一顶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异乡能听到故乡的声音,感到故乡的温暖,闻到故乡的芬芳,望见故乡的明月,其实这都是来自故乡母亲的爱。

6、你们想把母亲的爱读出来吗?(想)那就请你们一起读吧! 7、评价。

提示:(假如你就是那“孩子”,会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回答“母亲“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用文字的形式告诉老师吧!)(拓展延伸)

1、学生创作诗歌。 2、展示作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斗笠》这首诗。它是特殊的斗笠, 不舍;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圣洁无私的母爱。让我们大喊一声:“妈妈,我爱您!”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吧!

板书:

做 故乡的蘑菇

听 故乡的声音 乡情

斗笠 { 感 故乡的温暖 }

闻 故乡的芬芳 母爱

看 故乡的明月

五年级语文教案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通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小故事。

1~2课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是从猿猴变的、是女娲造的、是上帝造的、是神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女神。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出示课题《女娲创造人类》,齐读。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1、出示女娲挂图。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美不美?我们也可以将她画得更美,传说中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起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

2、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指名提问,有三到四个问题后,让同学们主动回答一下,再接着提问,接着讨论回答。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一题,进行分析解答。

3、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分几步展开叙写的呢?

分三步: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造人的方法是什么?

(3)怎样让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分四步: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

(3)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

(4)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教师:我觉得两种分析都对:一是概括分,一是具体分,我们暂且按第二种分法吧。谁能回答这四个问题呢?(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喜爱的符号勾画出来,再全班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组讨论。)

第一个问题: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赋予她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她又是一位母亲的化身,女娲创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的身影,正显露出一位的母亲勤劳、智慧、伟大。我们姑且把她视为一个“人”吧,说说看,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是一个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有智慧、极其聪明、手非常巧、慈祥……)

归纳:就以《女娲创造人类》为例,它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神话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强,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1、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近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课外去找一找,读一读。教师推荐阅读《伊甸园里》,请同学们说说同样是神创造人类的神话,中西方有没有区别。

2、神话既然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对它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改造,请对课文的某一部分进行合理的想象,或许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指名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年级语文教案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

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毕竟还是有果实的。那些只炫耀自己,只满足自己,没有果实,丝毫不贡献的主儿,大概许地山连提也不愿提到它们。也许,落花生的默默奉献并没有要以此贬低别的什么,甚至由此引起纷争、斗争,它也许只要我们品尝它,而不要我们去拿它跟别的植物比较。所以我们如果把这种奉献扩展到人际关系的斗争、社会的贡献,甚至到增加许多道德、伦理的内容进去,那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落花生》没有要我们把它的哲学当作工具,而只是讲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传达一种极高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又是那么一种极普遍的植物--花生,那么一块极普通的闲地,普通的父亲母亲,普通的故事所产生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通俗。课文重点是在深入理解文章说的几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种“东西”只会炫耀自己,哗众取宠,而无真才实学,外表好看心灵却不美,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甚至有害,那绝不是美的、有价值的东西。

2、我认为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体步骤如下:

(1)、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学生可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知,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堂教学中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

(3)、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三点: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

(4)、“分清文章的主次”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 12-11 初一语文风雨教案(热门14篇)
    初一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课堂管理和学生情绪的控制,确保教学过程的秩序和学习氛围的良好。下面是一份初一美术教案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一些创新的教学思路。
  • 12-11 电力安全教育学习心得(精选18篇)
    在写学习心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检视和调整。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学习心得的案例,探索学习的奥秘吧。我班女生多,因而请假也很频繁,不是肚子疼
  • 12-11 德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考和成长过程。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些学校的实践活动,去了红
  • 12-11 员工学习培训情况的心得(热门20篇)
    通过学习心得的整理,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写作技巧。参加这次的培训,
  • 12-11 员工岗前学习培训个人心得(通用16篇)
    学习心得是我们对学习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习心得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转眼间,接受新员工培
  • 12-11 租房合同签订(热门21篇)
    租房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住处,更是提供了社交交流和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以下是一些租房中需要避免的误区和陷阱,希望能提醒大家保持警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12-11 中国梦我的梦高考范文(21篇)
    优秀作文的构思来源于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人文关怀和个人感悟,并能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作文中,使作品更加有温度和深度。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些流传已久的优秀作文,这些经典
  • 12-11 医学院学生毕业实习报告(模板22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的一种总结和检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专业能力。以下是一些实习报告的范文,提供给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 12-11 公司实习报告字版(专业20篇)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报告能够帮助我们回顾所学和所做,加深对实习内容的理解。欢迎大家阅读下面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我所实习的xx集团股
  • 12-11 月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模板13篇)
    通过撰写述职报告,可以客观地评估自己在工作方面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通过阅读优秀的述职报告样本,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如何撰写一份成功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