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三四年级数学课堂游戏范文(17篇)

三四年级数学课堂游戏范文(17篇)

时间:2023-12-25 21:25:53 作者:念青松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该类文章的写作结构、语言风格以及表达技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课时:1。

教学准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数学课堂四年级作文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让我难忘的数学课。

上课铃声响起,数学老师阔步走进教室。当老师宣布我们这节课复习的内容《万以内的减法》时,几个“小淘气”竟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得意地炫耀自己早已胸有成竹。曹老师却好像并没有听到似的,仍微笑着板书课题。

忽然,老师一个转身,黑板上竟多出了几个二年级学过的减法,像‘97-79=’、‘82-28=’等。几个“小淘气”更是争先恐后的说结果。这时,老师却说:“你们也给我出几个这种类型的,我们比比看谁算得快还准。”结果,几个“淘气包”傻眼了。老师做了12道,我们却仅完成4道。“天!……”,几个“小淘气”挠着头露出一副不服而又惊奇的表情。

只见,曹老师语重心长的说:“看似简单的问题里有时也会有着很‘美’的奥妙呀,不踏实浮躁的人往往看到的只是表面!……。”随着曹老师的讲解完毕,几个小淘气个个都露出敬佩而又新奇的神色。“啊,原来是这样呀!像‘97-79=’、‘82-28=’这样的前面和后面的数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的减法,居然可以这样计算呢!用十位上的数字减去个位上的数字,得数乘以9就得到了这个减法的结果,即97-79=(9-7)×9=2×9=18。太奇妙了,太奇妙了。”几个“小淘气”大声喊道。

接下来,几个“小淘气”的‘小鬼脸’悄然而退,整节课大家和老师都配合得很默契。直到铃声响起我们都仍陶醉其中,似乎都不想离开教室。

这堂课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任何看来简单的问题都不容忽视,有时里边真的就有着很深的道理。

河南省内乡县瓦亭镇袁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曹喜果。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乘法》这个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能比较顺利地实现知识间的迁移和同化,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乘法》在教材中是分成两部分进行学习的。其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二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口算和笔算。在教学这两节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呈现情境——根据情境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交流评议——适当总结——巩固应用。在本单元中,除了新知学习,还安排了4节练习课,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大体相同:简单回忆、梳理——有效练习(三个层次:口算、笔算、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反思。

第一,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自主探索,在交流评议中提炼出算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第二次乘得的积没有和十位对齐;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在把0前面的数相乘后没有把乘数末位的0添上去;当然还有竖式计算时口算错误的。当这些错误与正确一同呈现时,学生的学习资源就丰富、生动了起来,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哪些计算是对的,哪些计算存在问题,问题在哪里。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便于学生比较辨析,深化认识、发展思维。

第二,练习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同时有补充、拓展,综合性强。苏教版国标教材在练习的设计上做得非常好,既有层次性、针对性,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教学时很方便。我在教学时,尊重教材、尽可能地采用教材上的习题,同时还适当补充、拓展了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1.500和1.51.42和14.2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09m=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9m=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我的数学课堂四年级作文

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始终注重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研究,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呈现、彰显数学内容自身的数学味。下面举几则案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交换律”一课的教学实践。如果单纯地由具体现实情境引出3+6=6+3,并引发学生形成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后和都不变?”进而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试图验证猜想,并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虽然这个教学过程轮廓清晰,思路泾渭分明,探讨的主要问题也基本在数学范畴内展开,但不能充分体现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我们要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即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显然不应该仅停留在表层,应该注重数学内容、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的实质等更里层问题的探讨。从而,在试图对本课进行重新梳理时,下述问题自然就成了我关注的兴奋点:“由仅有的一个例子鼓励学生提出猜想是否适宜?”“什么是数学上的不完全归纳法?”“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试图用不完全归纳法获得结论,举出多少个例子比较合适?”“例子越多越好吗?”“怎样的例子是好的例子,怎样的例子是不好的例子?”“举例验证猜想时,我们要不要关注反例?反例对猜想意味着什么?”进而,“举例的过程仅仅是一个模仿与复制的过程,还是一个主动思考并进行试探与甄别的过程?”“经由不完全归纳法所给出的能不能算作结论?如果不算,小学课堂该不该引入必要的证明?”在具体的教学语境中,好的数学味一定还伴随着必要的儿童视角和立场!

二、“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实践。一节经典的老课,教学线索与理路也基本定型。但在试图对数学内涵进行深入梳理时,不经意间却被几个小问题所梗住: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这是分数意义的形式化表达,可这里的单位“1”究竟是什么?数学上,为什么我们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叫做单位“1”,而不是别的什么名称,比如整体“1”或是对象“1”?称其单位“1”究竟只是一种纯粹的数学规定,还是另有其数学的合理性?进而,与百分数不同的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用数学上的专业术语来讲,分数既有其无量纲性,同时还具有量纲性。事实上,理解到这一点,对于未来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实质,以及对分数直接进行大小比较(不提供直观图的情况下)、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理解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反观各版本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所选择的素材与呈现的情境,仍局限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单一的维度,即分数的无量纲性上,分数始终只是在“把整体看作1时,其中的一部分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征”的情境下得以呈现的,而其所理应具备的有量纲性的一面,却未能在具体的教学编排中得到相应的体现。事实上,由无量纲性向着有量纲性的跨越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默认这种跨越可以自然而然地生成,实际上缺乏理论的支撑,在实践层面也不具备说服力。此外,教材在编排分数意义这一内容时,似乎对如何更好地沟通分数、1及整数之间的关系也缺乏必要的关注,从而,“分数的意义”一课在许多时候还只停留在就分数论分数的层面,对于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有关数的整体认知图景,还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

由此,笔者执教这一内容时,由对单位“1”的探讨引入:先引导学生认识“1”这个数的包容性,即所谓“1个梨可以看做1,3个梨也能看做1,6个、12个梨同样能看做1”。然后经由讨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到,一旦在某一语境下,我们将3个梨看做了“1”,那么,6个或12个梨通常就不再看做“1”,而应该看做“2”或“4”了。理由很简单,3个梨既已看做“1”,6个梨中包含2个这样的“1”,当然就是“2”,12个梨亦然。事实上,在上述情境及过程中,我们已然发现,3个梨所构成的“1”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计数或计量的单位,此时,称其为单位“1”已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三、“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实践。作为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一种统计量,平均数与众数及中位数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无疑,如何将平均数置于统计的角度来审视,并努力开掘出其应有的统计意义与价值,当是这节课首要关注的问题。教材多采取“比较”的情境,由于“两组人数不均的小组开展相应比赛,比总数不公平,所以应比平均每人的个数”,由此引入平均数。但在备课过程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涌现。首先,作为一个重要的统计学概念,平均数是否首先或主要地源自于比较的现实需求?其次,“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和“每人投中个数的平均数”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画上等号?再者,平均数既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那么,其诞生理应处于一个统计的活动背景之中,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预期。为此,设计教学时,我微调了教材中的情境结构,通过呈现如下的活动序列,将平均数重新置于统计背景下,并力图还原其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的角色与身份,再现平均数的本来面目。

老师和小明、小红、小强进行一分钟投篮赛,以每分钟进球多少论胜负。

小强第三个出场,3分钟各投中3个、7个和2个。此时,又该用哪个数表示他一分钟的水平?为什么?至此,在“移多补少”的直观操作和“先合并再均分”的抽象算法的基础上,揭示平均数,并帮助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对于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意义。

老师最后出场,一开始便提出“水平不行,想投4次”的打算,如果是你,你会同意老师的请求吗?在征得同意后,老师前3分钟的成绩分别是4个、6个、5个,你觉得最后老师会赢得这场比赛吗?为什么?出示第四次成绩(1个)后,学生再度讨论:老师赢了没有?为什么输了?如果最后一次投中5个或者9个,结果会怎样?等等。至此,概念建立告一段落。

同样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内涵开掘后,本课选择了以儿童能够悦纳的一种姿态介入--游戏、讨论、对话、思辨。尽管教师于其中也有竭力想传达和渗透的教学意图和数学内涵,但避开了抽象的说教和示范,而是选择了以一种更具亲和力、更富情境化的思维场域,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去获得相关体验、领悟相关意图、获得某种建构。具有良好数学内涵的课堂,一定是深入浅出的,它能够将教师领悟到的深刻的数学理解以一种平和的、学生可以理解并悦纳的姿态介入课堂活动,并努力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

作者简介:杨波,女,汉族,出生于1982年3月,中共党员,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人,小学一级教师,本科文化,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在富源县大河镇脑上小学任教,教学科目为五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我的数学课堂小学四年级作文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正在讲着课,我听着听着,不经意间发现地上有一团东西,那绚丽的色彩吸引了我。于是,我就把目光转移到那地上。

我努力睁大自己的小眼睛,仔细一看,嘿,原来是一块彩色橡皮,这橡皮是我从未见过的,真是漂亮啊!心花怒放的同时,我忍不住戳了下同桌:“喂,桌子下面的橡皮是你的吗?”

原本专心听讲的同桌立刻把头凑过来:“在哪儿呢?”

我嬉皮笑脸地别过头:“我不在跟你说话啊!”

没想到,话音刚落,同桌就伸手打了下我的头,这下还了得,我脱口而出:“老师,同桌打我的头!”

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安静的教室,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看向我,此时此刻我才感觉到自己做得不对,我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这时数学老师轻轻地走过来,摸摸我的头对我说:“先认真听老师讲课,有什么事下课后我们交流吧!”

我点了点头。哎!这节数学课我真的做错了,我想今后,我会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不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天平游戏》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学。

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

总结。

和提升讲课技巧。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平游戏》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3、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简单的方程。

下面将我本节课的设计程序进行说明:

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边都加上相同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接着让学生推测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去掉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学生推测以后,然后通过天平去验证学生的推测,由此得出结论,“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第二个环节: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本节课只用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并且只要求解简单的方程,但解复杂的方程时用等式性质进行解方程就比较麻烦。我们组在备课时考虑到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做铺垫。本节课把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也要讲到。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解方程不做要求,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还有在解方程时要强调解方程的格式。但在讲课时发现学生书写习惯还是有点不熟悉,可能是刚接触到解方程,也有可能是强调的不够。

第三个环节:通过一组练习题讲解检验方程的方法、方程解和解方程。可能大家在这里有点疑惑为什么要把检验方程放到练习题当中,刚开始我也是把检验方程设计到解方程这一环节,但后来吴老师建议我把这部分放在后面,因为这样使重点就分散了,这样学生也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最后,加了一道提高题。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拓展,也使整节课有层次。但我在最后一题讲解的不够透彻。

本节课上下来看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在讲解方程x+8=10利用等式性质解的时候,两边都减去8,没讲为什么要减8,能不能在两边都减2或其他数,没讲到。备课时考虑学生不够。再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更快成长起来。

《天平游戏》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天平游戏》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四年级数学《摸球游戏》教学设计

:数学第五册摸球游戏。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材创设了摸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节设计思路如下。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学习新知。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3.应用拓展。

多层次多样式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 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将生活场景展示出来,唤起学生记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操作、探索、实践、感受

1. 摸球游戏。

(1),这个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板书9白1黄)

现在老师来摸球,猜猜,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学生猜测。

现在,老师来摸一个球……看,你们猜对了吗?

(2) 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盒子,四人一组进行摸球,要求:轮流摸球,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书的表格里。

(3) 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 师小结:由此可见,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与不同颜色球的数量有关,白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色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数量

可能性

( 通过摸球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自操作,来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 再次摸球。

(1) 刚才我们做了摸球游戏,现在老师把盒子里的球做了变动,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如果老师随意摸出一个球,你们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 师小结:可见,可能性不仅有大有小,还具有不确定性。

(从学生情感体验看,他们仍对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意犹未尽,再次摸球,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加深体会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及不确定性。)

3. 转盘游戏。

这个游戏好玩吗?咱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师出示转盘,请同学们猜猜,转动指针后,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为什么?同桌先说说。

(1)学生汇报。

(2)师小结:涂色面大,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转到的可能性就小。

(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前面的活动都是请学生猜、摸、试,这一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应用所学知识设计转盘,进行逆向思考巩固知识。)

(三)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1. 我会判断。(下面的箱子,分别摸出1个小球结果是那个?)

8白2红 可能是白球 10红

一定是白球

5白5红 一定不是白球

很可能是白球

2白8红 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10白

2. 我来做参谋。

寒假到了,为了增长见识有很多家长打算带孩子出去旅游。小明的妈妈准备带他到海南、武汉、哈尔滨去,你能帮他参谋告诉他这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上“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3. 我来填一填。

在( )里填“可能”“不可能”“也可能”“一定”等词语,使句子意思完整无误。

(1) 太阳( )从东面升起

(2) 从2,3,5,8,9中任意取出三个数,数的和是20是( )的。

(3) 明天我校( )有4个或4个以上同学过生日,( )没有4个同学过生日。

(4) 今天上课我们表现那么好,听课的老师( )表扬我们。

4. 我来做判断。

(1)从一个红球,一个白球中,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

(2)不大于6的数可能是6。( )

(3)把8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不可能有一个盘里放有6个苹果。( )

5. 我来说一说。

通过“连、说、填、判”等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 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理智的愉悦,保护了学生创造和成功的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师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着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数学日记四年级:抓奖游戏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概率问题)。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小学四年级数学《天平游戏》教案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有所不同的是,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主要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二者皆有。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通过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通过天平游戏活动,理解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使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天平。

一、创设情境,直观揭示(出示实物天平)。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吗?(方程)。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来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共同进入“天平游戏(一)”探索游戏中的奥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探索)。

1、认真观察,用心想一想。

(1)在天平左侧和右侧分别放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间,说明什么?

(2)分别在天平两边放上10克的'砝码,又发现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2、互相练一练,合作说一说。

(1)通过上面的游戏,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自己的发现。

(2)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准确的表达。

3、仔细猜一猜,动脑议一议。

(1)那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平衡吗?学生继续利用天平来研究。

(2)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发现了什么?

(3)归纳发现的规律。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让学生通过上面两组游戏,归纳总结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说方法:出示:求出y+8=10中的未知数y。

(1)同桌间进行交流。

(2)让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结果是多少?

2、解方程。

(1)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在第二行写一个“解”字,根据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所以y+8—8=10—8,等号要对齐。为了等号对齐,一般把解写到前面一点,最后y=2。

(2)怎样检验解是否正确?要想检验是否正确,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完成“试一试”求未知数x。

2、再试一题:8—x=2.5,用新学的规律解答。

五、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里相关作业。

我的数学课堂小学四年级作文

我们的数学老师,徐老师,平时讲课一般都很死板,我都能将他的上课程序倒背如流。可那一节数学课,老师不知发什么神经,竟然讲得津津有味。

“徐老师来了。”不知哪一位同学喊道。大家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原来混乱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能听到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大家心里明白,如果惹怒了徐老师,那可没有好果子吃。徐老师走进了班,上了讲台,一脸喜气,看看大家说:“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啊,我们有些好奇,平时老师上课可都是开门见山呀,从不猜什么谜语,今儿这是咋了?变了一个人似得。

老师今儿的心情咋这么好,我们知道,老师要是哪天心情不好,回答不出来老师问的问题,就得上台领板子,口气是这样:“来,你上来。”那“啪”的一声虽然不咋响亮,可我们每个人都胆战心惊。

我刚回过神来,老师从袋里拿出一些图片,挂在黑板上,用手指了指这些图片问:“同学们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都是圆形。”

我立即想起了昨天老师在微信上说话,或许说的就是今天这种别具一格的上课方法。

老师再问:“看清楚了,都是圆形的吗?”

我们瞪大眼睛,认真看了看,都是圆形,一样样的。

老师:“没啥差别吗?真的看不出来吗?郭业虎,你说说。”

我的神经马上绷紧,站起来说:“好,好,好像大小不一样。”

天呐,我有些汗涔涔,要是答错,那可大祸临头了。

老师笑着说:“你说得很对。大小就是不一样。”

哇塞,我终于闯过了一关。

我正要坐下,老师接着问:“你说大小不一样,用什么能表示得更准确。”

老师还是笑笑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方法。郭业虎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很认真,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请坐下。”

我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在肚里了。天呐,我还受到表扬了,我对徐老师的看法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老师和蔼的一面,让我兴奋,让我激动。

下课后,大家对今儿的这节课都很满意,老师也说道:“这堂课是我们六(2)班最有意义的一堂课,大家觉得呢?”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能不能每节课都这样?”老师说:“只要大家能学好的话,那我以后每次都这样。”

老师走出了班门,平时,我们一点也不在乎老师的离开。可是,今天我们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最喜欢的一堂课,一节与众不同的课。

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计划例文

四年级(2)共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24人。四年级(3)共有学生37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9人。这批孩子上学期末考试成绩不够均衡,(1)班合格率低于(4)班,有多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六、教学课时安排。

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xx年1月。

地点:xx省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

课题组成员:

宋素杰:课题总负责人,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董建华:中学高级教师。

张立霞:中学一级教师。

张丽红:中学一级教师。

张伟娜:中学二级教师。

袁西粉:中学二级教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课题名称:影响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效率因素的实证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学习态度、动机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内驱力。

2.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

3.让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以便对研究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主要采用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

2.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科研方法,制定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注意文献资料的积累、总结,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

3.行动研究法。针对影响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不同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在教学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总结阶段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根据教学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四)课题的组织和分工。

1.小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积极组织学习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充实壮大自己。

2.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责任到人,每个成员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能够与其他成员配合。

3.经常召开小组会议,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深入了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及时讨论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对所进行的探究认真分析,做好记录,进行总结。

课题小组成员的分工:

宋素杰: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全方面工作。

董建华:

张立霞:

张丽红:

袁西粉:

张伟娜:

(五)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5月)。

(1)组建领导小组与课题组。

(2)进行学生和教师前测工作,写出调查报告。

(3)查阅相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培训实验教师相关理论知识。

(5)申请课题立项。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

(1)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2)开展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

(3)每学期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4)每学期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3.自我评估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9月)。

(1)进行反思,自我评估。

(2)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系统整理。

4.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

(1)汇集研究资料,撰写理论专题研究报告。

(2)形成系统研究成果专集,接受专家鉴定。

(3)向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申请结题。

(六)经费分配。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垃圾分类动员部署会讲话稿(精选12篇)
    讲话稿需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和背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起共鸣。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讲话稿,他们用几段简单的话语传递了强大的能量和深刻的思考。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 12-25 诉讼委托书(热门21篇)
    读范文范本可以培养我们对于不同文体和体裁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委托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
  • 12-25 燃气施工员工作总结大全(16篇)
    月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制定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20xx年,燃气厂接到《首钢
  • 12-25 电力安全工作发言稿(优秀13篇)
    发言稿是在公众场合用于表达观点和宣传信息的一种书面材料。如果你正在为撰写发言稿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优秀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管
  • 12-25 电力安全发言短句(优质20篇)
    发言稿的撰写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听众的背景和需求,以选择合适的用词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发言稿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发言稿的基本要素和结构,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和参
  • 12-25 科技教育工作总结(专业15篇)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次自我评估,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希望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对你有所启发,帮助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任务。
  • 12-2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实用17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安排和规划的重要工作。教学计划的改进需要通过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小学六年级的科学
  • 12-25 改革座谈会主持词(通用17篇)
    我很荣幸成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希望可以和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以下是一些成功主持人的精彩片段,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中午好!首
  • 12-25 大班社会教案好朋友(专业17篇)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参考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1.通过启发引导
  • 12-25 工作总结例文(通用17篇)
    工作总结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关键步骤,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发现潜在问题。在下文中,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几篇精选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