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专业17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专业17篇)

时间:2024-01-07 01:44:05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是一种给予参考的文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规范和技巧。范文一:关于友情的范文,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在市行大力支持下,平桥支行实现了信贷档案电子化的集中管理,建立起专人负责的信贷档案库,有效避免了档案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方便了信贷档案的查阅和使用,初步建立起电子信贷档案管理模式。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信贷档案管理电子化运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平桥支行制定方案,指定专人,市行信贷、科技部门多次现场指导,耗时六个月,成功开发设计了分层次管理、网站式的信贷档案库索引系统,以菜单形式,将全行现有767笔法人贷款、7277笔自然人贷款逐步纳入电子档案库,分门别类展示出来:共分设首页、档案库简介、a法人客户贷款档案、b自然人贷款档案、c银行承兑档案、d不良贷款认定及核销档案、e贷审会运作档案、f信贷自律监管档案、g信贷文件资料档案、h信贷队伍建设档案、i信贷报表档案、j其他信贷资料档案等12类档案管理区间、栏目。共录入档案资料339篇。

信贷档案统,标志着本行信贷档案管理步入更科学、更规范的轨道。信贷档案库实行电子化管理,可以说是我行信贷基础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它能够动态地反映全行信贷基础管理情况,使各类信贷资料、文件序时、及时入库存档,便于查阅使用,更好地发挥信贷档案的应有作用。

二、信贷档案管理的基本做法。

1、信贷档案资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认真执行信贷档案有关管理规定,以支行为单位,设立信贷业务档案库,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购置配套设施,对信贷业务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按照部门职责及流程要求,完成信贷档案资料的搜集、审核、整理、移交、归档和保管工作,严禁由营业单位自行保管信贷业务档案。在不良资产处置准备工作过程中,我行对信贷业务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登记造册,及时归档、立卷。针对法律尽职调查和档案清理工作中需要频繁、大量调阅信贷档案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支行专门下发《关于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确保不良贷款处置准备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的文件,集中统一办理借阅归还手续,明确责任,严禁档案资料散落、丢弃情况发生。

2、对纸质信贷档案资料进行规范整理。以营业机构为单位,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要求收集、整理书面档案资料,逐笔逐户填写一式二联档案移交清单,对照移交清单,审核准备移交的信贷档案资料,登记档案移交登记薄,完成信贷档案资料移交手续。之后,由信贷档案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组卷,对现有档案资料统一进行编制档案号、卷号,打印页码。其中法人客户信贷档案按照“三大区间”管理要求按户建档,对一、二区间法人客户,收集、整理了包括以户立卷和单笔信贷档案两大块内容资料,所有法人客户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逐份编制档案编号,建立贷款台帐和三级档案目录索引;三区间不良法人客户按六大类别逐笔建档,分类管理,分卷存放。自然人客户贷款档案划分为正常类和不良类两大块,逐笔建档,逐笔编制档案编号,按营业单位分卷保管。所有信贷档案的信用余额,与cms、cas系统数据保持一致,登记台账、信贷档案入库登记薄,入库存放,奠定在信贷电子档案系统添加、修改内容的扎实基础。

3、建立健全信贷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学习上级行关于信贷档案管理文件,如市行《转发豫农银办发[2004]71号文件的通知》(信农银办发[2004]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的紧急通知》(信农银办发[2007]218号),印发学习农总行《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农银发[2003]236号)。支行根据档案管理的规定要求和实际操作需要,确定《信贷档案管理要点》,以文件形式下发《信贷档案管理细则》、《信贷管理部岗位职责》,制定《信贷档案借阅管理规定》,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确定不同类别信贷档案资料的内容目录和检索目录,建立查阅登记薄,拟定移交清单模式,使信贷档案管理学习有文件,管理有制度,执行有依据,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信贷档案移交、入库管理和借阅制度。

4、严格执行档案移交、入库、调阅使用管理制度。在信贷档案调阅、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借阅人、借阅方式,严格实行不同权限审批制度,将借阅资料逐笔详细登记到《档案借阅登记簿》,并由借阅人签字;对于外部机构人员如公、检、法等部门需要查阅档案资料的,由其出具相关证件、证明材料,经有权人审批签字后方可办理查阅事宜,并由档案管理员现场全程陪同。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与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即对贫困者的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兼容,继而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的发展之路。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制度的创新,自出现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低收入阶层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提供金融服务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小额信贷是缓解贫困、促进就业的有效方式。中国小额信贷的历史只有十几年时间,但是发展迅速,在反贫困和发展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小额信贷还不尽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国际流行观点定义,小额信贷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服务于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可由正规金融机构及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或组织提供。小额信贷组织按照业务经营的特点,分两类:商业性和福利性,也称制度主义和福利主义。前者更强调小额信贷管理和目标设计中的机构可持续性,以印尼的人民银行为代表;后者则更注重项目对改善贫困人口经济和社会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

我国小额信贷组织主要分三类,即依靠国际组织援助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或国内公益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项目;正规金融机构开办的小额信贷业务;试点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本文主要比较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两种组织形式。因此在发展小额信贷运作思路上,主要按照独立的小额信贷机构来设计,而不涉及正规商业银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组织设计问题。总体上,我国小额信贷现状存在制度主义与福利主义的矛盾,也就是覆盖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覆盖面广,但是不能可持续运营。

我国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和国内公益组织的小额信贷项目基本上都属于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它们着重强调小额信贷为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服务,注重对这些人的收入和福利的改善,不少机构强调以贫困妇女为主要受益群体。在这方面,这些机构的小额信贷确实给贫困人口提供了信贷上的帮助,提高了他们的自立能力和生活水平。在我国,这类小额信贷机构约有300家,但是现在仍然存在的约有100家,能够经营的约有50家,能够可持续经营的不足10家。它们不但经营状况不理想,而且市场份额很小,约10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对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普查数据显示,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比例超过50%。

(二)试点的商业化的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覆盖面难以顾及。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初衷是解决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探索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新路子。其经营原则是为在农村的自然人和微小企业提供小额度的贷款服务。12月27日,山西平遥晋源泰和日升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在经营一年后,小额信贷公司遵循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平均贷款利率为20%左右,运转良好,公司基本都实现自负盈亏,实现了经营性可持续发展。但从05至成立的7家贷款公司的贷款方式和贷款对象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的贷款方式依旧采取抵押和担保形式,贷款条件过于严格,单笔贷款额度过大,贷款对象倾向于回报较大的微小企业和经济能力比较好的农户,在可持续发展的背后,贫困者真正从中获益的较少。

小额信贷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农村扶贫的一种有效工具,但其在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若只注重社会及扶贫效益,必然导致自身难以生存和持续下去。反之,如果没有扶贫理念,社会责任感缺失,纯商业化的经营会带来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可能真正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在这个意义上,完善的小额信贷机构应以为真正的穷人提供资金支持和追求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为双重发展目标,兼顾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而且,扶贫和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目标是不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国际小额信贷的实践来看,小额信贷可以兼顾消除贫困和持续地扩展金融服务的双重目标。如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的拉基亚特银行尽管分别以扶贫和扩大商业银行持续性为其主要目标,但殊途同归,最后都实现了扶贫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具体的制度设计建立覆盖面和可持续并重的小额信贷模式。

1.在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首先,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整体上尚未完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贫困地区的市场机制的发育情况更为缓慢,因此,我国目前尚不存在小额贷款运作的市场载体,小额贷款的扶贫效果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情况下,必定大打折扣。其次,政府应充分肯定小额信贷机构在扶贫和金融创新领域的作用,给予其合法经营权。对于那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经营历史达到一定年限并具有优良业绩的机构,给与一定金融业务的合法经营权,并在中央银行的指导下,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加以监管。

2.具有社会责任感扶贫的目标。

首先,确定目标对象,把低收入的贫困人口作为服务对象。这要有一套有效的识别目标群体的作法。对农民的土地、收入和家庭成员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区分贫困人口。其次,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设计符合贫困者需要的信贷产品,建立完善的贷款和还款机制。小额信贷应根据贫困户的经济和社会特点,合理设计一套有利于改善对贫困户的信贷服务,使得贫困户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金融产品。

3.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经营。在利率方面,政府应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按照合理的市场利率开展经营活动。制定激励贷款人按时还款又能使信贷机构实现自负盈亏的利率政策。在资金来源方面,除了接受捐助外,还应获得优惠贷款,当地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向小额信贷组织提供贷款。另外,还可借鉴国外经验,创立一个总部机构或批发式资金形式。其次,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建立有效的运作机构,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有效运作资金,保证信贷活动正常进行。

总的来说,在我国,不管是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机构还是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根据其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发展战略,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是可以兼容的,非政府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可以在发挥其覆盖面优势的同时,多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保持其商业运作的基础上,多注意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两种组织形式不一定要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发展,可以在侧重某方面的同时,适时兼顾另一方面,发挥出组织自身的特色。只有实现覆盖面和可持续性这两方面的目标,小额信贷机构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使命,取得其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我国正在探索小额贷款的发展之路,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额信贷产生变异。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组建形式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而应根据我国金融体制环境因地制宜,探索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

[2]杜晓山等主编,《小额信贷十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兴种养殖业、高效经济作物、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甚至基础设施的投入,他们对大额贷款的需求越来越高,急需多元化的大额信贷品种与之相匹配。三是利率上浮较高。辖内农信社小额信贷利率一般上浮80%,年利率普遍在9%左右,造成农户贷款成本较高,付息压力较大。三、未来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方向1.不断强化小额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第一,发展多层次的小额信贷载体,利用多样化的资金供给满足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在利用原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利用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整合本区域的民间资本,增大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第二,应在明确小额信贷机构吸收资金有关法律问题的基础上,协调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国家扶贫开发基金等机构,形成有效的小额信贷的资金批发机制。同时应建立非吸收存款类小额信贷机构向吸收存款类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政策通道,拓宽可持续的资金供给来源。2.通过市场定价机制实现持续经营从目前国内情况看,由于利率市场化并未完全形成,小额信贷项目的利息收入尚不足以覆盖成本,这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可尝试令小额信贷机构根据农户的财富状况、信用记录以及风险情况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水平。第一,建议放开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第二,根据风险水平确定市场利率。第三,全额解决最贫困农户的资金需求。由于最贫困的20%农户生产自立能力很低,其所需的生活资金,可以由民政部门提供救济;所需的生产性资金,可考虑由财政提供全额贴息贷款,否则,小额信贷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3.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作为扶住贫困群体脱贫,缩短社会贫富差距的金融产品创新,小额信贷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立法以及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不仅可以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还可以达成一系列意义深远的社会目标。目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保护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小额信贷机构需要法律来证明它的合法性。当小额信贷机构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基本上还不能实现资金自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减免各种税费、贴息等政策鼓励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同时鼓励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资助以建立更多的小额信贷机构。在监管方面,应不断完善小额信贷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可借鉴玻利维亚等国的经验,由商业银行吸收兼并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机构,或允许条件成熟的机构及时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而运作失败的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要引导其平稳退出市场。此外,应采用灵活运用审慎监管和非审慎监管手段。对不吸收公众存款、仅仅吸收借款人强制性储蓄的小额信贷机构以及吸收公众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采取不同等级的监管措施。4.创新小额信贷模式满足农户的各类需求开展小额信贷要重点促进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优化农户联保制度,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信贷产品,不断提升小额信贷的生命力。首先,“小额信贷+公司+农户”模式。这个模式由农业公司作为纽带,将资金投向加入组织、恪守合同、有创收能力的农户。其次,“小额信贷+农户合作基金组织”的模式。这一模式是联保贷款方式的进一步扩展,即农户在完全自愿和合约的基础上组建自己的小组和中心,小额贷款发放给小组或管理中心,由小组成员联保。这个方式也是培育农村合作组织的一种新的尝试,它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把成员的权、责、利紧紧结合在一起,培养其责任感与合作精神;同时它不仅但给农户小组提供资金,而且利用项目的选择组织经营、提供技能培训等。最后,创新信贷产品。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针对农村不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开发“整贷零还”、“零贷零还”、“零贷整还”等不同类型的小额信贷产品,以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参考文献:1王晓静.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策略研究.改革与战略,,(11).2杨小苹等.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国外经验与现实思考.福建金融,,(12).3张艳君,汪芹.浅谈小额信贷国内外发展状况.金融经济,,(8).4张晓梅.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问题.中国金融,,(9).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农村发展的论文

推动党支部和党员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循党章、坚决维护党章。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活力,按照xxx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个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共同研究谋划xx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xx区xx镇xx村地处xx区xx镇西南x公里处,毗邻xx省道,区域面积x.x平方公里。海拔高度xx米,无霜期小于xx天,年平均气温xx摄氏度。xx村村域面积xx亩,耕地面积xx亩,其中蔬菜地xx亩,林地面积xx亩。全村户籍人口xx户xx人,其中脱贫稳定户xx户xx人,一般户xx户xx人。村两委干部共x人,其中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x人,支委x人、村委x人,党员xx人(在村xx人);常住人口xx户xx人,其中贫困户xx户xx人,非贫困户xx户xx人。20xx年全村人口人均纯收入xx元。

二、三年发展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举措,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xx新村。

(一)实施村庄环境整治。

继续争取xx四种模式住房改造工程,帮助农户改善居住环境;争取饮水水塔和管道改造项目,保证农民饮水安全;申报村庄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为百姓出行便捷,村庄整体环境提升提供保障。

(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当地种植错季蔬菜已经有xx余年历史,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蔬菜种植管理技术也较为成熟,发展和壮大错季蔬菜种植产业是当地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之策。通过入户宣传、政策扶持,培养致富带头人、示范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和辐射带动等综合性措施,改变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以公司+合作社(农场主)形式,形成现代化的集约经营错季有机蔬菜主导产业。

(三)谋划复建xx寺。

xx寺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原址复建xx寺,对推进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及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开办特色农家院。

按照xx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发掘自身资源优势,依托xx巨大的旅游市场,细分市场需求、找准市场定位,以五彩有机蔬菜为主题,以田园生活、山水宜居、健康美食、乡愁体验等为特色,打造土洋结合、古今相宜,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民宿主题特色农家院。通过发展差异化旅游产业增收致富。

三、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推进计划。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

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村党组织党建工作为主线,推动党支部和党员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循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全面增强村党组织的执行力、创新力、服务力,为基层党建工作营造出良好环境,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开展村庄环境治理,清除水渠垃圾,植树种花绿化美化村庄。定期组织督促帮扶责任人入户帮助包联户开展家庭卫生清扫活动。强化村容村貌管理,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提高村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三)开展种植知识培训。

开展了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活动,给农户印发种植技术资料,组织农户学习实用高效种植生产技术,深入提升农户种植技术知识,促进农户增产丰收。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贵州省是全国贫穷落后的省份之一,贵州的农村山脊,人贫,教育滞后。1986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并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03年起,国家相继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重大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了“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国培计划”、“特岗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二十多年的逐步推进、实施,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办学资源得到了改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2008年我县接受了国家“普九”验收,已达合格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

1、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2、教师素质提高。

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豆芽科”教师的培养。1994年起,遵义师范院校开设音、体、美、幼专职教师专业,近20年,为遵义市农村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合格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学历提升(农村各中小学教师学历,在2000年前后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

3、教育质量提高。

学校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素质的优劣,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为此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德育为先,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省、市、县都拟有“素质教育评估指标”,各级分别对农村中小学进行评估验收。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如每年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采茶、为城镇打扫街道等);组织开展文娱汇演、一二·九爱国演讲、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农村中小学享用先进资源,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和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得更愉快了,成长得更健康了。

(3)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根据国家“阳光体育工程计划”,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生活问题。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五严禁五不准’”、“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切实抓好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理、化、生实验教师,信息课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三、存在问题。

“大班额”现象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还很凸出。

学校管理不到位,“大班额”问题得不到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会严重失衡。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及部分中小学领导思考、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近年,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愈发明显,但还是存在问题,保险为农村金融难以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加强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从二者的现状以及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不仅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能加快农村金融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影响;发展。

自“三农”问题提出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加剧,城市金融体系已日趋完善,大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此,如何加快农村金融建设,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从某方面看农村金融是整个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与体系会给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提供强大的支持,当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也能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坚实经济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为此,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上稳步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贡献。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还是相对缓慢滞后的,更多的以政策性金融手段为主,不断的引进正规金融机构,以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并形成了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为合作性和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建构的农村金融体系。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促使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支持作用大打折扣。首先,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在农村的覆盖面还有待扩大。基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发展从战略上减少了对农村金融的投入,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信用社从金融服务网点退出了,进一步加重了农村金融机构缺失的问题。其次,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有待完善。回顾历史,在农村金融中农村信用社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大有垄断农村金融之势,但效率却难以提升,逐步削弱了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难以更好地为农村金融发展贡献力量,更遑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最后,农村资金外流趋势严重。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了城市,他们的收入自然也借助金融机构流向了经济水平更高的城市,逐步拉大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大量的农村资金外流,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资金支持力度。

由于在不同时期农村不同行业的经济比重有所不同,导致农村经济在不同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例如在农村经济发展初期,以农业活动为主,手工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较小;而进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期,传统农业所占比重逐渐被农村服务业所替代,越来越小,反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成为农村经济主体,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在政策指导下,在农村经济转型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也在不断开展,对渔业、林业、畜牧业等第一产业进行优化整合,一定程度提高了所占比重,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当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缺陷,无论是资金投入力度还是农民收入等还远远不如城市经济,还需要不断改善。

(三)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农村金融规模大大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总结分析发现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资金严重缺乏,由于农村经济周期长、回报率低,难以吸引有力的外部资金投入,仅仅依靠自身构建的经济主体发展,不仅规模小,发展速度还缓慢,阻碍了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进度。不难发现,当前农村金融规模根本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来自农村金融的大量资金支持,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加上不少农村发展资金流向了更加发达的城市,促使农村经济发展资金规模严重萎缩,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但依靠政府的财政经济支持远远不够,农村金融依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对象,能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口问题,为此首先要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第二,农村金融效率也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金融而言,不仅要扩大规模,增加农村服务点覆盖面,还要提升金融效率,即促进金融服务速度与质量的双双提升,才能更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现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较少,信息传递方式单一,合作交流途径有限,资金流动性弱,因此难以最大化发挥农村金融资金的经济作用,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鉴于此,提升农村金融资金使用率相当重要,利用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的合理调剂、配置,不断提高金融资金存货比率,并不断的开发更多新型的金融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金融产品,促使农村金融服务更加高效、全面、科学、安全,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更加多元。当然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农村经济势必也会影响到农村金融的发展。据调查实践发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金融成正相关,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反之则会让农村金融变得较为脆弱。其中以东南沿海地区最为明显,该地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农村金融发展也较为强健,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稳健运营,实现了农村企业融资能力和范围的双双提升。

(一)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实现金融主体的多样化。

随着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与时俱进的以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主,加快农村金融的转型改革势在必行,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主体,实现多样化。首要的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建立更多与市场相符的金融主体,打造一支支农主力军,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现状,不少农村信用社撤销后,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和规模上都出现缺口,为此应当建立更多农村商业银行,在政府政策下强化商业银行的改革,调动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调整金融战略。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以“三农”发展目标为指导的战略目标,并不断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探寻适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促使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为更多民间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降低准入门槛,加快新型金融机构建设,如农村信贷公司,并不断拓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完善农村金融经济服务体系,实现农村金融主体的多样性。同时还要在政府的带头下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宣传,让更多农民了解认识新型金融机构,再利用优质的服务形成口碑效应,增强农民的存钱的积极性,并提供的贷款政策,促使农村金融机构真正做到以农民为主,惠利于民,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

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小,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减少农村劳动力和资金的外流很有必要。其中最重要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利率,能很好地降低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风险,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能提供更多风险补充,降低经济成本。当然在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时,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还需要有完善的担保中介体系给予支持和规范,建立农村经济与农户、农业经济企业的合作,以强化农业经济主体风险承担能力,而农村金融保险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商业性金融产品与保险服务、政策性金融服务的结合,促使农村合作式保险业务的形成,能进一步完善优化农村金融市场,以便更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当然乡镇企业作为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忽略,要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才能逐步完善地区产业结构,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的外流,从而减少资金的外流,集中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确保城乡协调发展。并通过城乡流通市场的建立,打破城市和农村的壁垒,推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吸引更多非农业就业人数,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增强金融资本市场灵活性。

从上面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可以知道,农村金融效率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要想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效率至关重要,以便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效服务。关于农村金融效率的提升,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放在首位,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并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战略,在不断优化农村金融运行模式基础上,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做贡献。当然对于农村金融来说,改革创新不单单集中在服务上,产品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改革创新环节,在研发金融服务产品时要始终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村经济主体需求,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农村居民房屋产权、农村中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农村商户联保贷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等多种金融产品,加强对农民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更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同时还能帮助乡镇企业有效解决融资问题,在保证乡镇企业长远稳健发展的同时,还能减少劳动力和资金的外流,一举数得。其次,以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为基础,优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规章制度很有必要。当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规章制度后,能一定程度约束农村金融的运行,促使农村金融更加规范、合理,能有效规避一些违规违法现象的出现,这是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最后,要积极调动当地农民参与农村金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是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帮助农民树立农村金融意识,全面正确认识到农场金融资本的价值,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金融资本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效率,还能让整个农村金融资本市场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与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协调适配。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因此要提高重视,不断加快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创新,才能确保经济作用最大化,真正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当前,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怎样将农村优势mm整合并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引领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该选择哪种模式去发展农村经济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工业带动型及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较之以往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较为落后、公共事业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收入低下,这些因素导致我国不能完全引入国外发达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要另辟蹊径,寻找适合我国的农村发展模式,如此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脚步不断加快,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尤其是当前经济体制和农业市场化要求不相适应。非集中式的家庭生产形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与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矛盾,对于现代化农业和规模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非集中式农户生产模式对于生产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农户收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增大[1]。农村产业化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我国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各有不同,农业的主要产品和主导产业也有所差别,但其本质都离不开农村的农业和特色农副业,然后依据此进行配套的销售和加工。比如,现今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就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经济模式主要是一些以销售或者加工农副产品的龙头企业,让农户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这种模式可以看作是“农户+企业”型。农户根据当地实际,依托农村现有资源、村内有技术的农户等生产要素,开办企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发展。这种模式在安徽省运用效果较好,比如,池州市和黄山市依靠自身独有的环境和生态要素,现今该地域的旅游产业已经发展成型。该地区的工业已经步入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持续积累的良性发展道路[2]。另外,处理好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农业这一概念。生态农业指的是结合农村实际,遵循环境和人的互养共生规律,建立良性循环、能够全面发展的无废弃体系。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和生态理念,将传统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经济良性发展,且不破坏生态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比如,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的循环模式,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3]。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的,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根据农村地理和气候现状,要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我国人口比重大,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全世界不到1/10的土地要养活全世界1/5的人口。农村生产资源相对缺乏,很多农民在此背景下不得不寻求其他方式来谋生。农村实行工业化带动型经济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一模式是在农村资源现状基础上开办相应的企业,以企业拉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农村工业拉动型经济模式在我国浙江、安徽和江苏等省份发展较好,安徽省肥西县是工业带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代表地区。该地区走的就是工业转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在此模式下有了很大的发展。该地区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农户聚集产业,同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源,现今已经形成了主导产业拔尖、配套产业多样且创新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肥西县不但将工业作为农村发展的要务,该地区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还有大家所熟知的“苏南”模式。集体积累在苏南地区是农业原始积累的主要表现,过程中也有一些私营企业和家庭工业产生。很多乡村农户自己筹集资金开办企业,使得农业公共投资或积累方面的不足得到弥补,还使得乡镇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苏南地区城乡工业和农村工业的融合,使得苏南地区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虽然现今苏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型,但是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缺陷。首先,工业转移比较简单,设备落后和陈旧,产品类似,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产业升级时需要很大的成本支撑,在对结构进行调整时难度也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中占据的比重不高,大部分制造业都局限于附加值较低的行业。其次,中小企业在所有企业中的数量较多,民营企业形态多以非开放式家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不愿与其他企业联合,更不愿意被兼并,这对于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高,发展风险程度高。因为通常不会对农村工业有系统的规划,因此,需要农户自身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证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要制订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保障农村经济不同方面都能得到综合发展和优化完善[4]。

依据农村现状,在发展农村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保障产业多元化发展态势,如此才能保障农户收入的增长和农村劳动力过剩等问题的解决。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能够反映出市场经济成熟与否,但是第三产业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比例不高。新形势下,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有效发展往往会带动一二产业的快速进步,进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第三产业为发展主导模式涉及到的行业较多,因此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劳动力过剩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5]。同时,就业结构因为有集体办、合股办、联户办等众多的形式而更加多元化。第三产业的主要载体是城镇,可以在农村有计划和目标地发展一批小型城镇,农村劳动力能够就地消化,农民可以进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同地域的农村可以按照自身的情况及条件,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第三产业,有市场存在,就能够推动发展。2013年,浙江省第三产业相较于2012年有超过10个百分点的增长,农村就业人口数量1900万,占浙江省总就业人口的40%,数量比2012年增长了80万人。201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比例为45%,比2012年增长了将近9个百分点。有研究表明,在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下,劳动力转移现象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浙江省的案例说明,哪里的小城镇建设步子大、速度快,哪里的第三产业发展就快,绍兴、义乌建镇兴商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事实足以说明这一点。反之,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城镇建设迟缓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也很慢。同时也可以看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二产业时,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会得到快速发展,相应的城市化水平也会不断升高。当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发展,虽然这是一条出路,但是城市的容量也不是没有限度的,农村自身消化才是最好的途径[6]。所以,在农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岗位给农户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工业带动型及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几种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农村经济和农村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农村在选择合适的经济模式时,一定要考虑农村发展实际和地域现状,要认识到农业和工业、发展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也要意识到我国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底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农民的收入始终处于各阶层的底端,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要避免形式主义和简单主义,这对于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不利的。农村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和农村本应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整体。经济发展以城市发展为中心,不断地向乡镇延伸,靠城市的带动,将两者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建设成一个长效发展的农村。农村可以为城市提供所需的必需品,城市间接地为农村的劳动力提供工作机会,优化传统农业。两者兼顾起来,才能解除农村发展受到的经济体制的制约,农村经济才能有效、长久地发展下去。

农村发展论文范文

缩小城乡差距,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设备、师资水平、教育经费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促进教育公平,这就是义教均衡发展的目标。具体的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使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1、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2、教师素质提高。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琢磨基石的工匠,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贫穷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师资基本数量的缺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豆芽科”教师的培养。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鼓励教师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学历提升,利用暑期时间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

3、教育质量提高。

学校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孤寡老人等);组织开展文娱汇演、一二·九爱国演讲、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农村中小学享用先进资源,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和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得更愉快了,成长得更健康了。

(3)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根据国家“阳光体育工程计划”,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生活问题。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切实抓好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理、化、生实验教师,信息课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可见,学校内部管理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得力助手,只有学校内部管理好了,均衡教育才能得到快速、有序、良性的发展。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我们先后于1993年6月、8月及11月,采用问卷、谈话、测查、参观、访问等方法,分别对安徽省绩溪县、祁门县乡镇幼儿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昔日贫穷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幼儿教育已逐步得到了重视,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入园(班)率逐年提高。如绩溪县北村乡幼儿入班率1990年是20%,1991年为23.8%,1992年上升到27.9%。但是,发展中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着诸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这些弊端的矫正对策,尽快地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国政府对《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承诺的需要,也是提高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迫切需求。

农村幼儿教育在步履维难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陷入了许多并非完全因客观条件而形成的困境之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园(班)条件简陋。

农村幼儿园(班)由于缺乏资金、领导不够重视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办园(班)的物质基础条件十分简陋。幼儿班的室内高度一般不足3米,人均占地面积不到1.2平方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必要的空间;受传统农居窗户狭小的影响,室内采光面积普遍小于地面的1/5,远远低于幼儿活动室规定的采光标准;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椅、板凳由农户家庭筹借,高低长短不一,极不适应幼儿形成正确坐姿的需要;还有的班级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饮水桶、洗手水龙头,茶杯与手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更有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破败,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人均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

由此可见,农村现有幼儿园(班)还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备件,这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

(二)“小学化”现象严重。

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几乎所有的幼儿班没有分设教养员、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与小学生如出一辙,到校后坐在教室里上自习,和小学生一起做早操,按照小学的铃声上下课,教学内容方面,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注重读、写、算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统治着课堂,教学时数上,每周上课节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每天尚不足1小时,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进行期中测验、期末考试。

实践证明,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愿望逐渐熄灭,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1][2][3][4][5]。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当前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关键的.是三农问题,而农村金融支撑力度的减弱是影响农村稳定、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小额信贷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来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这一扶贫领域的创新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缩小我国贫富差距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及存在的三点大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作者:于博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刊名:现代经济信息英文刊名:moderneconomic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新农村建设风险控制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摘要:以孟加拉乡村银行建立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发展至今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

我国将小额信贷作为“扶贫、创业、繁荣经济”的重要手段为我国引进和推行,对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贫困问题和弥补我国扶贫政策的缺陷两大问题作了很大的贡献。

因此,加强对小额信贷的立法研究,完善小额信贷立法已成为小额信贷顺利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探讨小额信贷的法律特点和法律关系基本法律问题。

关键词:小额信贷;法律特点;法律关系。

由于各国国情和小额信贷模式的不同,国际上对于小额信贷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在《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中提出“小额信贷为贫困、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小企业提供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支付服务、汇款、担保、小额租赁、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务”。

笔者认为,他对小额信贷的定义符合世界小额信贷的现状。

通过对各国现代意义小额信贷的总结可以发现,小额信贷本身具有以下特点:(1)属于无抵押信用贷款;(2)贷款金额小;(3)以扶贫为首要目标,为家庭创造基本收入以维持生计、帮助企业生产发展,同时也包括对公益项目的支持,如(贫困人口的)医疗、教育。

不过,由于各国的经济模式和金融成熟度的不同,现在国际上对小额信贷提供产品的目的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小额信贷只用于生产,而不应用于消费;另一种则认为小额信贷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生产型的经济活动,还应包括小额的消费信贷。

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小额信贷除了农村扶贫信贷,还应包括着眼于能够帮助自身发展的无抵押的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

首先,就小额信贷本身而言,顾名思义,它就是无抵押、金额小的信用贷款。

而我国现有的`贷款类型中,无论是农村扶贫信贷或是个人消费信贷,无论是助学贷款还是大学生或下岗职工创业贷款都具有前面所提到的特征,都属于小额信贷的范畴。

其次,就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现实国情而言,我国的小额信贷体系在城镇和农村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状况,我们必须区别对待。

最后,就小额信贷专门法律规制来说,法律本身必须具备的稳定性决定了在制定该法律时必须考虑到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

如今,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准入资格和营业范围规制问题除了考虑扶贫性因素外,还应考虑商业性因素已经是一个共识。

1.2.1小额信贷属于无抵押和担保的类似项目融资的新型信用贷款。

根据我国《贷款通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我们以贷款有无担保(或担保的方式)为标准,将传统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

小额信贷,不论是扶贫型的还是发展型的,其服务对象都是传统信用评估中信用值较低的人群,因此,小额信贷虽与传统意义上的信用贷款从表面上看极为相似,但实质却完全不同。

小额信贷以无抵押为其首要特征,显然也不属于担保贷款。

小额信贷中的小组互助、互保的制度设计与法律中的“担保”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国《担保法》规定担保人属于第三人且必须具有大于借款数额的资产,而小组联保制度中的小组成员则均是借款人,同时也不具备一定大于借款数额的资产。

通过对小额信贷要件和原则的研究,我们发现它实质上与项目融资担保贷款非常类似,项目融资担保是指仅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收益作为担保。

首先,两种贷款中,贷款人对项目本身以外的其它资产和收益都没有追索权。

其次,两者所提供担保都是以借款所购财产进行担保,即以将来的财产设定担保,这一特点在农村小额信贷和创业小额信贷中更为突出。

第三,虽然原因不同,但是项目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原则在小额信贷中也非常适用。

项目融资担保的项目建设多需要大资金,承担高风险,且建设周期长,变现性不良好,因此,贷款人和借款人单方承担风险非常不现实。

所以,为保证贷款人的债权,要求将与项目有关的各种风险要素以某种形式在借款人与项目开发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其他参与者和贷款人之间进行分配,没有任何一方单独承担其全部项目的风险责任,这就是风险分担原则。

小额信贷虽没有明确提出这项原则,但是其运作却一直在该原则的指导下。

借贷方作为贫困人口,他们的特殊性、脆弱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单独承担风险责任,小额信贷扶贫的目的也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以及为小额信贷提供信用评估和项目评估的机构应当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

它从本质上将小额信贷与传统贷款区别开来。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小额信贷与项目融资担保贷款存在的巨大差别。

项目融资担保是为了平衡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利益,减轻政府和担保人的责任,避免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一种融资形式;而小额信贷是以扶贫为目标的信用活动。

因此,小额信贷是一种无抵押和担保的类似项目融资的新型信用贷款。

1.2.2法律调整的相对独立性。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小额信贷是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物,无论信贷产品和信贷方式都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活动。

从法律角度分析,它的要件不同于传统贷款要件。

1.2.3许可经营范具有广泛性。

传统法律理念中贷款是指金融机构依法把货币资金按约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定期限由客户偿还本息的一种信用活动。

因此传统贷款的许可经营范围是局限在货币金融的范畴内的,而小额信贷的许可经营范围与传统贷款相比更具有广泛性。

小额信贷机构向其客户提供的产品既包括传统贷款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包括传统贷款所不具备的非金融服务,如提供项目评估、提供技术支持等等。

小额信贷法律规范应当是调整小额信贷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各种主体之间因小额信贷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即小额信贷关系。

而小额信贷关系除了包括小额信贷领域内各种相关主体之间的小额信贷交易关系,还应当包括国家金融主管机关与各类主体之间的调控和监管关系,即小额信贷管理关系。

从法律性质上讲,小额信贷交易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就主体而言,贷款人是债权人,借款人是债务人;就客体而言,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的、按合同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或者其他金融或非金融的服务;就内容而言,是贷款人对借款人享有债权,即依法到期收回贷款本息或收取其它服务费用的请求权,借款人对贷款人负有债务,即向贷款人归还本金、利息或对其享有的其他收费服务付费的义务。

小额信贷之债和传统贷款之债一样,也是合同之债。

贷款人与借款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借款合同来确定。

小额信贷管理法律关系则是国家或其授权的监管机关在对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信贷业务及借贷市场实施监管过程中而产生的法律关系。

具体包括: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主体资格的管理关系、对小额信贷业务行为的规制关系以及小额信贷机构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作出的处罚关系。

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关系,属于经济法范畴,应适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论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同志在《少年强》中提出了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慷慨激昂的一段话说出了对中国少年的殷切希望。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国成为了世界体育强国。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仍然得不到推进。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人口中的80%来自农村,那么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落后会导致大量体育健将的流失。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刻不容缓!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力量一直很薄弱。很多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体育教师,体育课就变成了自习课、自由活动课或者被其他老师占用。体育课也沦为了一纸空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中情况不是个例、特例,而是我国农村小学体育课存在的普遍现象。缺少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二)硬件设施缺失。

农村经济大部分比较落后,相应的小学体育设施很不完善。体育设施是体育课的基础设施,有了体育器材才能为学生上一堂符合教育大纲的体育课。在很多农村小学连最基本的体育器械都不具备,体育教育又从何谈起。农村小学体育的体育器械大都是学生自己的跳绳、皮球、毽子。一部分农村小学配有极少量的体育器械,但也只是陈列在体育教室。完全的形式主义,政绩工程。除了体育器械的缺乏,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硬件——场地。场地对于很多农村小学来说就是学校教室前面空地,没有硬化更没有塑胶跑道。场地的缺失使学生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体育课授课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硬化的操场,学生的跑动会造成操场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学生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完善的体育硬件设施是体育课的基础,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体育课终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项目的教学要求。

(一)客观因素。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状况还十分紧张,政府的财政没有多余的款项扶持小学教育。教育资金不充足,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没有强大的资金政策扶持就没有好的教学环境,没有好的教学环境就造成了大量的师资流失,使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薄弱。教育资金的匮乏导致农村小学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硬件,技术课程无法开展。

体育师范高校毕业的.毕业生,大都选择了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城市学校。由于经济的落后,农村的生活环境远不如城市,大部分毕业生不会选择走到农村基层的小学。留不住在校教师,收不到新的教师,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资源经常出现断裂,更不要谈优秀的体育教师。

前文提到了我国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十分匮乏,资金的缺少不单单导致了师资力量的流失,更導致了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跑步、深蹲、广播体操的阶段。没有完善的体育器械,导致优质的体育教学没有办法开展。

(二)主观因素。

我国自1993年提出素质教育以来,体育教育仍然没有得到重视。上层不够重视体育教育,仍然被应试教育影响。考试科目比体育重要的观念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从领导到教师到家长都没有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没有足够的重视,使体育教育得不到更好的资源,使体育教育难以推进。

三、改进措施。

(一)增加师资力量、完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

当地政府可出台相应政策,对到此本地区执教的体育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使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愿意走到基层。在师范高校,增强就读学生的体育教育意识观念。让毕业生愿意回到农村授课。

完善体育教学基本设施,让体育教师有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对于财政特别困难的地区,可以因材施教,用心设计生动完善的体育课程。针对本地区的特色,使体育课接近生活,便于就地取材。体育教师应打开思路,让体育课更加生动多彩。

(二)让社会参与进来。

增加特别困难地区的宣传,让社会伸出援助之手,让更多的资源走到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让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得到各方的关注。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为农村体育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农村发展概论

7.简述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8.结合实际,谈谈对农民增收途径的看法?

9.结合实际,谈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

10.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模式的区别?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不排除教学设备的不足,孩子课外资料的短缺等各种因素,在此同时农村的学前教育条件有限和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对学前儿童能力的开发也是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有些能力水平不能适应课改教材的要求。

因此,农村教育改革要从“头”抓起,从学前教育抓起。

关键词:从“头”抓起;学前教育。

笔者是一名在农村任教的老师,对农村学前教育是贴身有感的,与城镇同龄孩子相比,农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不排除教学设备的不足,孩子课外资料的短缺等各种因素,在此同时农村的学前教育条件有限和认识上的偏差,影响了对学前儿童能力的开发也是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有些能力水平不能适应课改教材的要求。

因此,农村教育改革要从“头”抓起,从学前教育抓起。

如何才能使学前教育成为孩子们今后有效学习的基础呢?学前教育要重在“学前准备”而不是系统地知识传授。

有学前教育专家曾以批评的口吻对有些学前教育方式进行了这样评论:“现在,很多幼儿园里又教读写,又教计算,……走进其中,如果不看孩子稚嫩的面孔,还以为小学生在上课呢!”对于农村学前教育这种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农村孩子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入学之前能多学些知识。

有的甚至在入学之前已经读完了一年级课程的大部分知识,岂不知这种做法可能为学生以后的正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复学习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以后的教材内容多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不只为学生记住一些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识字方面,现在的教学采取的是让学生通过生活积累,字形比较,编谜语等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记住字的同时掌握记字方法,而这种方式在学前教育时是很难实现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他们记生字完全是死记硬背,当他们把这些字记住了后,进入小学一年级再学习时,就形成了重复学习,由于孩子本来已经记住了这些知识,再学习时没有新鲜感,教师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自主探究了。

二、应试教育形式转入了学前教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厌学心理,学前教育要想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主要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其实就是应试教育的方法。

由于学前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时间短,很难接受课堂教学的正规学习,当孩子不会或者坐不住时,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一但形成将影响今后的一切学习活动,他们在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后会形成很多的不良学习习惯。

如: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愿意主动学习等。

又有些孩子对知识学的是懂非懂,形成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的现象,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学习成绩会越来越下降。

我们也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字写得毛草,自己也想改正,确总是做不到,这也可能是在学前形成的,由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确还要长时间的练习写字,就造成了这种结果。

三、知识的教学冲击了能力的开发,使孩子在能力水平上无法对接。

其实,学前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后最需要的是能力和对学习知识的兴趣,而这些都应该在学前教育的游戏中形成。

比如对美术、音乐、体育运动的兴趣,在自主学习方面,学前儿童在手工操作方面形成的动手动脑能力等,所有这一类能力的培养才是起真正意义上的学前准备,而在学前教育时,这些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将影响学生在课改前提下的有效学习活动。

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学前教育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从正确的角度对学前儿童进行培养,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

真正意义的'学前准备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师资培训,为农村幼儿素质教育提供合格的生力军,农村孩子的家长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农村学前儿童与城镇学前儿童能力上的差别。

二是增加对活动器材的资金投入,使学前教育的“课堂化”变成游戏活动幼儿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游戏中形成,现在农村学前教育形成“课堂化”一方面原因是学校和学生家长在认识有偏差。

三是学前教师要有前瞻意识,为教育改革做准备,当前的学前教师的教学虽然涉及课改内容较少,但也要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要想到孩子入学后需要什么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如现在的课改教材需要学生有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发现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这些能力都能在游戏中形成,学前教育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为孩子今后的“课堂化”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在知识学习方面,学前教育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比如语言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的兴趣。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改革,必须从“头”抓起。

摘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是关键,但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因此,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对于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现阶段的重大决策,学前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对学前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低。

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师资分布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差的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相对缺乏。

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流失。

由于幼儿教师是民办幼儿教育的主体,他们收入低且不稳定,且大多数还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

收入的巨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幼儿教师从教的积极性。

2.政府管理乏力,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使农民群众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途径。

农村学前教育具有教育和福利双重属性,其重要地位决定了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今年以来,焦作市农信办大胆创新,积极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认真推行“服务承诺”,开展“阳光信贷”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截至6月30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建立标准化信贷服务大厅83个,占法人机构数的78%;其它暂不具备条件的23个信用社,也建立了“绿色通道”,设立专柜,限时办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服务内容。

为了彻底扭转办理信贷业务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我们从改进服务方式抓起,面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内容。一是限时办结。根据不同种类的贷款,分别限定在2个、5个、7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调查,同时给予客户是否进入审批程序的明确答复,若不予进入审批程序,应向客户说明原因,若进入审批程序,应据不同种类贷款在最短3个、最长30个工作日内办结贷款,若超过规定时限,要对相关责任人问责:超时3日以内的进行戒勉谈话;超时3至10天的,给予通报批评;超时10天以上的,调离信贷岗位。同时根据超时天数,计算该笔贷款的利息损失,由相关责任人全额赔偿。若有吃、拿、卡、要等现象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直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阳光操作。要求有条件的信用社(部)都要因地制宜建立信贷服务大厅,暂时没条件的,实行信贷人员集中办公,将信贷由幕后推向前台,向客户公布所经营贷款的种类、期限、利率以及借款人的资格条件和贷款时限要求,同时向借款人提供咨询服务。

二、完善服务设施。

我们要求各信用社本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既要突出信贷服务大厅的服务特色和优势,又要体现人文理念,给群众和客户提供一个集中、开放、透明的信贷场所,实现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目前,我市所有的信贷服务大厅基本达到了“三上墙”、“四必有”、“五统一”。“三上墙”即:服务承诺上墙、信贷流程上墙、岗位职责上墙;“四必有”即:有咨询台、有座椅、有茶水、有信息资料;“五统一”即:统一门柜、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承诺、统一约束机制、统一规范贷款流程。拉近了与农民、客户之间的距离,建成了联系农民、客户的桥梁和纽带。

三、规范服务程序。

一是实行信贷人员“持证上岗、等级管理”。即在全市范围内对信贷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知识考试,合格者发资格证,在此基础上由各联社根据每个信贷员的文凭、水平、业绩、职业道德等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发给上岗证,并相应确定为一级、二级、三级信贷员,分别授予不同的信贷工作权限(一级信贷员可进行大、中、小项目的贷前调查和审批;二级信贷员只负责小额贷款的调查审批;三级信贷员没权进行贷款调查,只负责收贷和收集市场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评级,最后根据信贷员的授权等级和绩效确定不同的工资薪酬,以此建立长效机制,鼓励信贷人员不断学习,争取进步,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信贷质量,降低信贷风险。二是印发了《贷款限时办结流转表》,从登记、受理、移交、审批对信贷服务大厅的每个工作流程都作了具体要求。要求每天必须有信贷员值班,社主任每星期至少坐班一天。值班人员负责接受客户咨询、申请,登记客户基本情况和贷款需求,移交包片信贷员,由信贷员根据职责分工进行调查、答复、办结。整个程序严格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了信贷服务大厅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四、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方便了农民,解决了客户贷款难问题。例如夏收之际,修武县高村乡种植大户周小明急于购买收割机,但资金尚有3万元缺口,包村信贷员薛斌听说后主动对其经济实力进行了调查,并通知他到信贷服务大厅办理手续,第二天贷户就从信用社拿到了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他高兴的直说“以前请客送礼都难办的事,现在真没想到信贷员主动来找俺,几个小时就拿到了贷款”。二是增加了透明度,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设立信贷服务大厅,把贷款推向柜台,实行阳光操作,“一站式”服务,增加了透明度,杜绝了信贷员“吃、拿、卡、要”等暗箱操作行为,有效地解决了信贷员拒贷、惜贷、人情贷款的问题。三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信贷服务大厅设立后,贷款办理时间普遍缩短,平均每笔贷款由原来的一个月左右,缩短到目前的2至3天甚至半天就可以办理结束,同时农民还可以在信贷服务大厅了解到其他致富信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有很大改善,树立了农信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群众支持信用社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承诺和信贷服务大厅建设使用只是刚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农村发展概论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2016年6月23日。

目录。

一、农村改革3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1。

(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1。

(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1。

二、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2。

(一)、智力因素…………………………………………………………2。

(二)、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2。

(三)、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2。

(四)、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2。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对策与建议…………………………………2。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3。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3。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3。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3。

内容摘要。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农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把搞好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深化农村地改革,农村土地经营逐步规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关键词:现状。

开发与利用。

措施与前景。

遵化市夏庄子村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一、农村改革3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取消了粮食准运证,粮食市场化经营平稳有序。二是全面完成了粮食企业改革。三是全面落实了粮食补贴政策。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实施办法,按每亩109.5元的标准发放到户,到位率达100%。

2、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村地改革,农村土地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我村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认真落实了二轮土地延包政策,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上合理流转,以经营大户为龙头带动流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深化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农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把搞好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一是改革涉农服务模式。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采取县直涉农部门及各基层农技站所及其技术人员与农户或农业企业签订有偿技术服务合同等形式,调动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变农技人员的“被动应付式服务”为“主动热情服务”。

(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为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我们把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3年开始启动,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强化了政府的指导、服务职能;二是理顺了管理体制,实行乡镇“七站八所”“四权”(人权、财权、物权、事权)由县级下放到乡镇,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和培训。是对乡镇“七站八所”实行“职能分设、机构独立、定编定岗不定人”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七站八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四是逐步对从事经营性的基层站所完全脱离行政管理体制,使其按市场经济规则独立运行。

2、农村工作“村为主”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将农村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组,强化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我村工作改革的一项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改革总的原则是对村级工作实行“县指导、乡领导、村为主”。其目的是通过实施“村为主”,进一步加强农业,稳定农村,推动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密切党群干部关系。一是改革农村工作管理方法,变农村工作“乡干部包打包唱”为“村干部唱主角”。二是改革村干部报酬兑现方式。提高“村为主”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建立和完善“村为主”村干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采取“基础工资+考核工资”的报酬兑现方式,加大考核力度,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变村干部“被动管事”为“主动干事”,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综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村为主”。

二、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农村改革上虽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智力因素。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智力因素。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产业化程度。据调查,我村的农村劳动力总数有7000人,在农村劳动力中,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5%,低于全国9.1%的平均水平。在2007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8.3%,低于全国18.6%的平均水平。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影响了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二)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因素。突出表现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连结机制,对农民的带动能力较差,农民发展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的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四)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优质农产品比重小、特色农业规模不大、标准化农业生产推进缓慢、农业生产的外向度不高、农产品缺乏品牌等方面。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和鼓励土地进行合理有序流转,为发展规模农业奠定基础。一是要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工作,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建立规范土地流转秩序,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在土地流转中的积极性,通过流转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促进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建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激励机制: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成片集中从事土地规模经营开发建原料基地的,在税收上给予一定减免,并由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大户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在项目安排、产品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对经营主体在其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免收相关规费。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结构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品种和品质结构。一是大力培植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我村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低,主要是由于在农产品加工滞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农产品是进行粗加工或根本没有进行加工就直接进入市场,势必造成竞争能力不强、价格低,影响农民收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必须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要围绕本地主导产业,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加工企业。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种、质量的竞争,是科技含量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走集约经营的路子。一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竞争能力。二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普及适用农业技术等示范技术。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兴建农民技术学校,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创造条件。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

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增强农业发展后颈,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加大投入。要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各级政府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和延伸,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以当前农民投入为主向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转变。

参考文献。

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作者:风笑天出版时间:2005-3-1。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论文

近年来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弥补历史欠账,着眼发展需求,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成为了时代所需。各地区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抓好一批优质的示范园建设,不折不扣贯彻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共同着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走出困境,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基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甚至采取改制等方式一卖了之,影响了基层学前教育的速度和质量,与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迫切要求、与社会发展形势对学前教育的任务格格不入。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学前教育历史欠账。

近二十年对农村基层学前教育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艰难时期,学前教育并没有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样得到大力的财政支持,相反却靠着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艰难前行。各地虽然也办出了一些好的优质幼儿园,但是整个面上是不均衡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偏下的。在这一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的短板是导致学期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有所倾向、有所加快来弥补学期教育过去的历史欠账。县一级政府应当承担起学期教育投入的主要义务,并积极向省市财政争取资金扶持,将各地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及整个学前教育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教育中长期目标,并且要求乡镇一级配套土地、水电、交通等,所需投入也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发展,以财政的大投入实现教育的大提速。

二、抓好重点园的建设,发挥整体示范带动效应。

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率先打造一批硬件设施好、软件齐备、师资队伍建设较强、办园质量较好的重点幼儿园,以这些重点幼儿园为示范,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幼儿园,实现区域范围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在这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抓好县级层面重点幼儿园的建设,以这些幼儿园为龙头分别辐射不同的区域,形成龙头化集团办学的格局,以一拖几的方式带动镇区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要在镇区幼儿园中选树一批区域重点园,带动更多的一般幼儿园的发展。建设重点幼儿园除了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将这些重点园的优势、办学经验特长与其他幼儿园联系起来,要通过以奖代补、捆绑考核等形式,激发这些重点园的积极性,使其在整个面上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一般幼儿园的齐头并进发展。

三、深入贯彻课改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始终将课改理念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纲领。平时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文件精神,把握其精髓,联系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改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力度。各幼儿园应当将课改理念贯穿于整个办园工作始终,首先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既要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重视情感与思想教育,让孩子们知识面开阔、动手能力增强,而且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蒙教育,懂得尊敬长辈、热爱祖国、与人友好相处等等,这些方面是学前教育阶段促进幼儿素质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各级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同时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各地要将教学手段的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的展示教学信息,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学前教育还应当在拓展教学空间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幼儿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感悟美丽的田园风光,参观了解感悟生活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贯彻落实课改理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层各级幼儿园都要重视将课改理念的贯彻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综合着力为广大幼儿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强化教师队伍培养,锻造一支优质学前师资。

教育工作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正值学前教育恢复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有知识、能力强、懂业务、肯奉献的幼儿教师,从地方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再到幼儿园自身,要共同着力培养优质师资队伍。首先,地方教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与大专以上层次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加大招生培养力度,分年度有序的补充到基层学前教育行列。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幼儿办学机构强化在职师资的培训,通过严格把关职业门槛、强化履职能力测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既要求他们知识面丰富,而且琴棋书画等技能精通,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熟练的与孩子与家长与社会沟通等等,通过这样的途径提高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另外,还要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师资队伍的流动激发活力、提升素质。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学前教育单位自身,都要积极思考探索,充分聚合资源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之路。

相关范文推荐
  • 01-07 春节晚会体会(实用18篇)
    8、春节代表了希望与新生,是一个全国性的团圆节日,让人们体验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总结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如何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呢?
  • 01-07 公司转型升级报告(专业20篇)
    公司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济文化的集合体。这里有一些来自各行各业公司的成功故事,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本次讨论学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
  • 01-07 智慧社区工作方案(热门18篇)
    一个好的工作方案应该尽量简洁明了,方便与他人交流和理解。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工作类型和领域的工作方案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
  • 01-07 员工工作鉴定(实用21篇)
    工作鉴定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工作鉴定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评估和分析。首先遵守交通规则
  • 01-07 客服调研报告内容(优质21篇)
    调研报告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和总结过去的经验,更在于为未来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下面是调研报告的详细内容。
  • 01-07 体育教师自主研修总结与反思(精选15篇)
    教师总结可以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在下文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一些优秀教师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做好小学体育老师
  • 01-07 七年级语文课的课件教案范文(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的书面材料。这是一份经过多次实践和反思的教学工作计划,内容翔实、全面,非常适合教师参考。一、预习。1.朗读课文
  • 01-07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新闻(模板17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思维的冲击。每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作者用心和智慧的结晶,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 01-07 破冰启动仪式主持词(热门17篇)
    各位嘉宾、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将为大家主持今天的座谈会,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我们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主持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主持工作有所帮助。
  • 01-07 森林草原防灭火演讲稿(汇总21篇)
    演讲稿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有条理,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优秀的演讲范文还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观点,让我们有更多的灵感和创意。鸟语花香,因为有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