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专业18篇)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专业18篇)

时间:2024-02-26 15:43:09 作者:JQ文豪

教案模板的精心设计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平时的学情观察,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我打算为本节课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一)发展迁移原则。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新课开始,我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随后我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边形框架,并让学生比较周长是否发生变化?面积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东西有关系。

为说明面积发生变化,引出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数方格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先数整格、后数半格,并提示数半格的方法。通过数方格,学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小了。这时我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是不一样的,不可能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了。那么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变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1、图形转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有序按照三个步骤——怎么画、怎么剪、怎么拼来说。同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变了没有?”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之后,请学生展示不同方法。

2、探讨联系。

汇报后,我总结了预设的两种基本方法,并用媒体展示了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等积转化的过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3、推导公式。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并让学生齐读和书空。

4、验证公式。

刚才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并验证。同时,我及时让学生反馈用公式计算要知道什么信息。并让学生比较数方格和公式计算哪种方便。培养学生用心学习观察的情感。

5、教学例1。

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变式练习。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举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第二层:强化练习。

强化公式中对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边上对应的高。

第三层:综合练习。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第四层:拓展练习。

猜一猜: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黑板报栏目,要求面积是24平方分米,那么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

发散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几何美的教育。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边形的面积》测试题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五年级第5单元82页整理和复习中的内容。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然后再通过混合练习复习巩固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授课中结合自己对《新课程标准》以及《心理学》的理解,体现出一些创新理念: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背诵和默写公式,而是通过情境引入、剪切拼摆、合作学习、创造想象。算法多样等各环节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适当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说教法、学法。

1、尊重需要、显现主体。

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面积公式的复习内容,让学今被动接受。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回忆己学过的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汇报、展示成果。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于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有更深理解,从而进行学法指导。

2.激励创新加强整合。

精心设计练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求多边形面积一贯方法的定势,力求实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发展性,使学生能动地构建知识体系。

说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结构。

师:试举例我们主要学过哪些多边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师:我们主要研究了它们的什么?(周长和面积)。

师:你在生活中了解到有哪些图形?

生:尖屋顶是三角形,桌面是长方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对学过的多边形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理念:数学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而产生的。形象的`多媒体演示,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几何图形的由来,也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展示、完善知识结构。

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1、师:这里有许多大家学过的图形卡片,谁能领取一张说说它的面积公式?

(学生随意抽取,能说出面积公式即可,出现问题,指名纠正。)。

生1: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的顶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生2:我沿着过平行四边形底边上一点的高剪开,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生3:还可以沿着两个顶点的高剪下,两个三角形,将它们排成一个长方形。

生4:其实沿着平行四边形内任意一条高剪开,都可以排成一个长方形。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3、小组合作完成:回顾讨论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最基本的是长方形。

生2:平行四边形只在推导三角形和梯形而积公式时用到,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环节中,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三、应用知识结构。

l、选择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图形略)。

2、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有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课本p96第2题。

(1)(105)(126)2+125。

(2)10(126)2+(6+12)52。

(3)(5+10)(126)2+65。

(4)12102+652。

(5)(5+10)1226(105)2。

(6)1210(6+12)(105)2。

3、左图是教室的一面墙,如果砌这面墙每平方米用砖185块,一共需要用多少块砖?

课本p97第2题。

4、下图的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剪一剪、算一算)。

(设计理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通过练习反馈环节测评,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深入性和发展性。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已经学习过的基本图形,、达到练习趣味化、综合化。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上得到培养。)。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习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剪拼”、“作辅助线”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活动3: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其它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由四边形内角和求五边形内角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再求六边形内角和,依次类推,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就增加180°。但是这种方法给活动3公式的得出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在探索的过程中再一次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练一练: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我特地设计了一组(5个)即时抢答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当堂训练、独立计算,并根据学生都喜好竞赛的特点,采用抢答式完成。运用所学公式解决问题并巩固、理解、记忆公式。

抢答:

(1)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则这是边形。

(2)过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则这是边形。

(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3、环节三:例题讲解,知识巩固。

在此,我设计了2个例题,并对教科书上的例题作了较小的改动,书上的例1简略讲解,这个例题就是对四边形的内角和的简单应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对于例2我把书后面的85页习题第9题变成例题,这一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典型性,特别是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正五边形等相关知识。

4、环节四:分组竞赛、情感升华。

(1)智慧大比拼。

内容:p87的练习分成2类。

通过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本节知识。

(2)拓展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种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勇于创新。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系世博。

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释小明的设想能否实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环节五:畅所欲言、分享成果。

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6、环节六:布置作业、课后提升。

(1)习题7。3第2题、第4题。

(2)选做题:用另外两种作辅助线的方法证明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及成就感,从而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评价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手段和结果,它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对课程的评价应把握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我打算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在学习中各种能力〈如表达、想象、动手、思维、自学能力等〉的发展情况。

2、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

3、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对身边事物、社会现实的关注程度。

评价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最终结果,要以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进取心为目的,使其产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最后,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并体现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本堂课的重难点,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说明,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这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并且阐明了“为什么要这样教。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多边形的面积》是五年级的数学的内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多边形的面积》。

说课稿。

希望能够帮到您!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平时的学情观察,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我打算为本节课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

课件。

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四)总结全课,提高认识。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新课开始,我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随后我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边形框架,并让学生比较周长是否发生变化?面积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东西有关系。

为说明面积发生变化,引出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数方格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先数整格、后数半格,并提示数半格的方法。通过数方格,学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小了。这时我启发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是不一样的,不可能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了。那么拉成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变小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有序按照三个步骤——怎么画、怎么剪、怎么拼来说。同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变了没有?”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之后,请学生展示不同方法。

汇报后,我总结了预设的两种基本方法,并用媒体展示了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等积转化的过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并让学生齐读和书空。

刚才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并验证。同时,我及时让学生反馈用公式计算要知道什么信息。并让学生比较数方格和公式计算哪种方便。培养学生用心学习观察的情感。

例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

教学设计。

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举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强化公式中对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边上对应的高。

让学生自己动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这个过程也体现了“重实践”这一理念。

猜一猜: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的。

黑板报。

栏目,要求面积是24平方分米,那么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数)。

发散学生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几何美的教育。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充分提高归纳和总结能力。

总之,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生动好玩,学生在一次次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小学数学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进行合理的习题创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沟通各种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再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提高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减负增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间关系的理解。

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各图形之间联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来自哪里吗?胶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到处都充满了美的事物,少海新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让我们一睹为快好吗?(播放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少海新城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边游览一边发现那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1.创设情境,启发导课。

谈话:同学们请看,目前要在这片空地上种植一块花圃,大家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形状?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

揭题: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图形,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图形,上一节多边形面积的练习课。(板书课题)。

2.回顾梳理。

(1)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不能。

追问:为什么不能?

谈话:(课件呈现数据)现在你能计算了吗?快速的写在练习纸上。

组织学生交流求花圃面积的做法。

(2)梳理公式。

谈话: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你们在计算它们的面积时,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追问:那你能说说它们的面积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字母公式。

(3)突破底与对应高的问题。

学生回答:底要和对应的高相乘。

追问:那为什么非要用底与它的对应高相乘呢?

谈话:看来大家有困惑,没关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就一定会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追问:那三角形呢?谁能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学生回答: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正好是三角形的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三种拼的过程。

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用底和它对应的高相乘。

1.基本练——求花圃的面积已在第一环节梳理知识中完成。2.变式练——求草坪的高。

谈话:草坪的面积我们解决了,工作人员还在草坪中修了一条鹅卵石小路,你能求出这条小路有多长吗?(课件呈现)。

提问:要求小路的长,就是求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对就是求9米这条底对应的高,想一想要求高,先求什么?自己在练习纸上做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谈话:平行四边形草坪中小路有多长?

学生回答。

提问:三角形草坪中小路的长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

生1:12×6÷2=36平方米。

36÷9=4米。

生2:12×6÷2=36平方米。

36×2÷9=8米。

谈话: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谈话:说得真有条理,同学们来看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底,要求高,别忘了先用三角形的面积乘2,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再除以底,得到这条底所对应的高。(课件呈现)。

3.综合练——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1)利用“加加减减”的方法求面积。

谈话:景区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去解决,敢继续接受挑战吗?在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坪旁边是一片底为4米,高为6米的三角形的竹林,草坪和竹林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交流做法:

生1:平行四边形面积加上三角形面积。

生2:求梯形面积。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部分面积加部分面积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加”的方法。(板书:加)。

谈话:同学们继续看,在三角形草坪周围增设了健身区,你能求出健身区的面积吗?(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交流做法:用梯形的面积减去空白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健身区的面积。

(12+18)×6÷2-12×6÷2。

谈话:同学们这种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减”的方法。(板书:减)。

小结:其实我们在求组合图形面积时经常会用到这种“加加减减”的方法。(完善板书:加加减减)。

(2)减少信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继续看,现在你还能求出健身区的面积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呈现缺少上底的图形)。

组织学生交流。

谈话:请同学们请看,蓝色三角形和黄色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追问:为什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根据学生回答,借助课件演示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将两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转化成一个大三角形,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体验转化思想在数学上的应用。(板书:转化)。

4.发展练——求喷池面积。

(1)学生独立做。

(2)组织学生交流。

谈话:谁愿意把自己的解决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到展台讲解,可能出现:

生1:15×2÷5=6(米)。

5×6=30(平方米)30+15=45(平方米)。

生2:15×2÷5=6(米)。

(5+5+5)×6÷2=45(平方米)生3:15×(1+2)=45(平方米)根据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小结:虽然他们解题的思路不一样,但都用到了画图的方法。看来,在解决图形问题中,画图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策略。(板书:画图)。

谈话:同学们,快乐的少海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在观光游览的同时,还解决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从学会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等方面全面进行总结,先在小组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提升: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像今天这样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总结,这种回顾梳理知识的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多边形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并进行熟练应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梳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明确已学过几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灵活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面图形纸片。

二、教法、学法。

因为本课的复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上,我首先设计了一份导学单,让孩子通过导学单在课前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让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在课上,通过孩子充分的小组交流、汇报,以及达标捡测,使孩子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年龄特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

1、从总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

课一开始,我提的问题是:“请同学们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面积公式、公式推导、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计算组合图形和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2、交流汇报,引导建构。

课前完成导学单,课上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导学单的内容,查缺补漏,在汇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收获,小组统一汇报,汇报时小组四人一起站起来,一人读题,其他同学依次回答,组内优先补充,组内补充完毕后,其他组再补充,小组合作回答。需要到讲台上讲解题目时,我们一般是要求两人上台,一人讲解,一人辅助,学生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两人合作完成讲解题目,讲解完毕之后,也是本组优先补充,然后其他组再质疑或补充。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学会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领并体验探索与成功的欢乐。这节课中,知识网络的整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组里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整理各图形之间的联系及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由同学们各抒己见,总结成知识网络。

组内评价,奖励措施:正确回答问题,每人加一分,到前面讲题的,每组加5分,精彩发言的等都有相应的加分。

小组活动时,要求声音适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慢慢讲解,如若再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

3、达标测评。

分为一、二、三星题。

一星题是最基础的题目。友情提示。

二星题看似很简单,但是题目中有题目,等积变形的题目对于一些孩子有难度,而这个问题是由孩子提出来的(画一个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同时总结方法,等底高乘2,等高底乘2,不管怎样,底与高的乘积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三星题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总之:本课设计我总的思想是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回忆整理——构建网络——达标测评”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多边形的面积》测试题

一、填空题(54分)。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和()。

2.2.3m2=dm23200cm2=()dm2。

0.25m2=()cm265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积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m2。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3cm和0.4cm,斜边长0.5cm,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0m2,高是40m,底是()m。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2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dm,那么它的边长是()dm,面积是()dm。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m2,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m2。

9.一个梯形的上底扩大2倍,下底也扩大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面积扩大()倍。10.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为(),高为()。

11.在一个三角形里能画()条高,在一个平行四边形里能画()条高,在一个梯形里能画()条高。

1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8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街头广告牌,底是12.5米,高是6.4米。如果要油饰这块广告牌,每平方米用油漆0.6千克,需要()千克油漆。

14.一辆汽车的后车窗有一块梯形的遮阳布,上底是1米,下底是上底的2倍,高是0.7米,它的面积是()。

15.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9分米,这条边上的高是8分米,另一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16.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厘米。

二、判断题(12分)。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2.两个花园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4.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纸片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长方形的周长不变,将它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面积相等。()。

三、选择题(12分)。

四、计算题。

57、一块梯形果园,上底是60m,下底是100m,高是20m。一共种植果树840棵,平均每棵果树占地多大?(保留一位小数)。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教学研究活动。

我的教学设计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八章第三节"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木工师傅可以用边角余料铺地板的原因是什么"这既是对本节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是本章第一节的延伸,同时也为下节打下了一个铺垫。

5,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学生情况。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5,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用厚纸做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前面我们在学习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都曾经用过数方格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提问: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拼一拼,或者同桌的两个学生一同拼摆。

教师边说边演示拼的过程。先将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合放置,再按住三角形的右边顶点,使三角形时针运动相反的方向转动180,到两个三角形的底边成一条直线为止,再把右边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并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再带着学生规范地照上面的步骤做一遍,做时仍需边做边强调:先要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合,再旋转,旋转时哪个点不动?旋转了多少度?平移时是沿着哪条直线移动的?学生学会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再说明:平移是图上各点沿直线移动,旋转是一个点不动,其它的点都围绕着不动点转。提问:

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每个锐角三角形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结合黑板上分别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图指出:通过上面的实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论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多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判断题。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只要知道梯形的两底之和的长度和它的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

5.两个周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面积必相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5.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根。

6.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8.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定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5.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

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

a.高;b.面积;c.上下两底的和。

文档为doc格式。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亲身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经历学习中的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经历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教学策略上,把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化为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学习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蕴涵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我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课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和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推导出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学习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时已成顺水推舟之势,轻松、愉悦,学生在模仿、迁移、推导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从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作为第八章的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在内容上,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知识联系性比较强,特别是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内容,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在编写意图上,编者有意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上节课刚刚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互相评价互相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因此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探索活动课是切实可行的。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次课改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突出学生独立数学思考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新的课程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及初一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内容。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向多边形内角和转化,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另外利用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分组竟赛法,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分五步完成。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解决四边形内角的问题,通过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更进一步解决五边形内角和,乃至六边形,七边形直到n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

3,归纳总结,建构体系。

多边形内角和已得出,对外角和更是水到渠成,这时要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自己得到零散的知识体系。

4,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5,分组竞赛,升华情感

四组不同难度的电子试卷,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本节课产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板书本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目标:即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本节课在知识上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经历质疑,猜想,验证的同时,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一点点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这时,一次有效的教学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释放,学科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拓宽知识面,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学习提高。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复习整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复习交流能力,所以本节课采取学生课前自由复习,课中交流复习收获、质疑、运用知识、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延伸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本章教学中,迁移类比的思路或思维是我们学习新平面图形求面积的一个基本方向,通过一系列的类比迁移我们依次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将未知图形的面积转化为已知图形的`面积求解,是学习求图形面积的一种基本编排思路,而推行这种基本的思路,则借助于二种基本的求面积方法,即割补法、拼摆法。所以,在教学上,始终要给学生渗透这种基本的数学思维――由未知转化为已知。实际上渗透一种数学思路要比我们口干舌燥讲多少题都重要,而讲清基本方法则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应该说,课堂上每一个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比较清晰的。但是,课后发现,有的学生对计算公式记得很牢,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表达不清。

多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

5.工地上有一堆钢管,横截面是一个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层有2根,最下面一层有12根,共堆了11层,这堆钢管共有()根。

6.一个三角形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的面积少30平方厘米,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8.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定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挤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少了.()。

5.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

2.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________[]。

a.长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

a.高;b.面积;c.上下两底的和。

多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填空。

1、将一个活动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变小了,()没有变。

2、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同时扩大3倍,它的面积将()。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高136(),体重是32(),他的课桌面大约是28()。

4、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5、把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9分米,宽7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dm2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dm,面积是()dm2。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cm2,底是5cm,高是()cm,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清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应用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熟练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磁片。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老师根据学生所说,演示转化过程,形成如教材96页的板书。

(2)从整理图中能看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小结。

2、练一练:

老师出示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选择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各图形的面积。

3、师:刚才复习的是基本图形的面积,而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什么?

出示第96页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几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下面几种方法。

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应用拓展。

1、练习十九第1题。

(1)让学生审题,说一说解题步骤。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几个图形都在两条平行线之间,说明它们的`高是相等的,在高相等的条件下,面积不等,说明它们的高都不等。

2、练习十九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集体核对。

想一想该如何摆放小树?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示意图。

集体订正,展示。

四、小结: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2、3题。

相关范文推荐
  • 02-26 尊守纪律承诺书严守纪律承诺书(优质16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特定场合下被广泛认可的样例或典型,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人是神所创造的,每个人都有其自
  • 02-26 小学生去外婆家共(汇总17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有序和连贯的叙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打开车窗,感受清爽的凉风,抬头望着天空漂浮着的朵
  • 02-26 小班草莓教案(专业14篇)
    小班教案的编制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材和教具。小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一起来看看优秀的小班教案是如何编写的。有兴趣念草莓歌
  • 02-26 企业网站建设策划书经典(优质20篇)
    编写策划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通过这些策划书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 02-26 给领导写请假条(专业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指南,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写作的要求和技巧。读完以下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对总结的写作要领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由于婚期已近,我和未
  • 02-26 小学单词竞赛策划书(实用18篇)
    策划书的编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阅读这份策划书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项目的详细规划和周密考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全镇三到五年级的
  • 02-26 狂热的一天的学生(优质21篇)
    优秀作文是经过认真思考、充分积累和精心打磨后呈现出来的精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对我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启迪。早上起床后,奶奶说;“今天
  • 02-26 加油稿以下加油稿十几(优质17篇)
    加油稿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和支持,也是给他人以信心和动力的一种方式。这里汇集了一些真情流露、鼓舞人心的加油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02-26 学校人事部门个人鉴定(实用20篇)
    学校是一个严谨的学习环境,培养了我们的纪律和自律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学校教育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
  • 02-26 感恩孝行演讲稿大全(19篇)
    感恩是一种积累美德的方式,它能够塑造我们的品格和人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感恩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学们: